半导体市场迎来周期性转变,企业如何应对?
近日,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半导体市场正在迎来一个从热向冷的周期性转变。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从2月的32.4%降至23.0%。Gartner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3.6%,相比较于2021年的26.3%有明显下滑。Wi,
近日,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半导体市场正在迎来一个从热向冷的周期性转变。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从2月的32.4%降至23.0%。Gartner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3.6%,相比较于2021年的26.3%有明显下滑。Wi,
在纳入统计的140余家半导体公司中,《英才》记者选取了十家市值在100亿以上、2022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高的公司,同时这几家公司的PEG都在2倍以上,少数超过10倍。,
5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有意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企业的制裁,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出售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华虹半导体、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企业将受到影响,难以生产先进芯片。,
近期半导体板块业绩爆发,AI芯片需求等催化剂不断。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发展将带来巨大新兴市场需求,中国将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和加工市场,依托政府政策支持,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板块也将孕育A股科技龙头。,
近日,AMD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得益于锐龙处理器和Radeon显卡的销售增长,计算与图形事业部营业额达到28亿美元;EPYC(霄龙)处理器大量被采用,更使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事业部实现创纪录的25亿美元营业收入。然而,这些业务大多集中于计算机、云计算领域。在AMD的收入列,
根据市调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继 2021 年的投资创历史新高之后,芯片公司2022年将把研发支出提高 9%,达到 805 亿美元的水平。2021 年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 71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3%。,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趋势背景下,汽车从传统燃油车驶向了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硬核新时代,芯片的短缺也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严重阻碍,过去一辆传统燃油车大概需要600颗芯片,而一辆新能源汽车则需要1000-2000颗芯片,下游需求暴涨。,在电动化、
当前半导体产业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愁云惨淡的股市和热火朝天的市场交织在一起,让芯片产业的未来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股市何时能迎来转折点?芯片市场还能繁茂多久?这些问题都成为盘旋在人们心头的疑问。,
在如此背景下,发生了一件可能牵连到中国芯片事业今后发展的事件,有行业媒体在日前报道称,德州仪器(下称德仪)已经裁撤了中国区的全部MCU团队,并将相应的产品线迁往他国。德仪官方很快做出回应否认裁撤团队,但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约十年前,芯片制造商开始从8英寸迁移到12英寸, 2011年业界出现一波8英寸关厂潮,大量8英寸 fab关厂,使得当时大量使用的8英寸晶圆设备涌入公开市场。随着设备公司倒闭或被收购,某些类型的设备不再得到使用,然而这些机器仍然存在也被后来的买家利用。,
从应用的角度,汽车上小到胎压监测系统TMPS、摄像头,大到整车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芯片。可以说汽车的智能化就是芯片的智能化。 ,从应用的角度,汽车上小到胎压监测系统TMPS、摄像头,大到整车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芯片。可以说汽车的智能化就是芯片的智能化。
短短十几年间,中国铁路实现了从步入到引领世界高铁发展,已成为当代的“经济大动脉”。从 2008 年基建狂飙期的“四横四纵”到 2017 年的“十横十纵”,高铁将中国经济送上了快车道,如今当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圈成为国家战略时,“经济毛细血管”的城际高铁、城,短短十几年间,中国铁路实现了从步入到引领世界高铁发展,已成为当代的“经济大动脉”。从 2008 年基建狂飙期的“四横四纵”到 2017 年的“十横十纵”,高铁将中国经济送上了快车道,如今当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圈成为国家战略时,“
根据协议,长方集团拟以自有封装设备方式出资、临空管委会产业引导基金拟以现金的方式出资,共同投资设立南昌临空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具体名称以工商注册为准),发展智慧照明、健康照明、特种照明、军民融合产业,以及LED照明节能灯、太阳能照明产品、电子产,继5月6日股票简称变更为“*ST长方”之后,长方集团再传重磅消息。
据韩国时报报道,美国和日本已同意共同开发 2 纳米半导体。2纳米芯片是如此先进,即使是世界上的存储芯片领跑者,如三星电子和台积电,也没有大规模生产它们的技术。日本媒体报道称,“美日联盟旨在领先于韩国和台湾竞争对手开发尖端半导体。”世界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希望通过,据韩国时报报道,美国和日本已同意共同开发 2 纳米半导体。2纳米芯片是如此先进,即使是世界上的存储芯片领跑者,如三星电子和台积电,也没有大规模生产它们的技术。日本媒体报道称,“美日联盟旨在领先于韩国和台湾竞争对手开发尖端半导体。”世界最大和第三大经
德国一直是一个被冠以“欧洲最强工业国”和“世界汽车王国”的国家。最近,半导体产业却成为了德国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此次,德国计划投资140亿欧元(约合147亿美元,980亿人民币)吸引芯片制造商前往德国,似乎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儿。,近日有消息称,德
据介绍,2022 SIA Factbook 中包含的数据有助于展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实力和前景,以及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制定促进增长和促进创新的措施至关重要。,
1987年成立的台积电,在最初的25年都是无惊无险地尾部发展,直到2011年凭借全新的封装技术InFO首度拿下苹果订单后,在手机巨头倒闭下,加上产业发展的天时地利。台积电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
全球连接和传感领域领军企业TE Connectivity凭借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卓越的本土制造能力,为今日正式上市的蔚来(NIO)首款量产SUV ES8提供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据媒体报道指,新年以来,中国芯片的发展达到新阶段,涌现一大批技术领先的国产芯片,它们纷纷给台积电投单,争夺台积电的5nm工艺产能,显示出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国产芯片正在积极替代华为留下的空缺,带领国产芯片崛起。,
随着汽车“四化”程度提升,汽车系统所需MCU的用量激增。以汽车ECU系统需求为例,ECU中均需要MCU芯片,根据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研究部的数据,普通传统燃油汽车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数量平均在70个左右,豪华传统燃油汽车ECU数量在150个左右,而以智能为主打的汽,步入2022年第二季度,持续一年多的汽车“缺芯”阴霾仍迟迟未散,汽车企业或仍将持续陷于车规mcu的供不应求困境。
Mini/Micr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也走入了各汽车品牌和车载显示面板厂商的视野。,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浪潮正深刻改变着汽车行业的面貌。在这其中,智能座舱车载显示的演进有着极其独特的路径。
根据 IC Insights 即将发布的第二季度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支出预计在 2021 年增长 13% 至创纪录的 714 亿美元之后,2022 年再增长 9% 至 805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至 2026 年间,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总支出将以 5.5% 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增长至 1086 亿美元。,
5月5日,有消息称,东芝将与TDK合作在其位于中国的工厂内建设数据中心用机械硬盘(HDD)的生产线。东芝计划最早将于6月开始提供样品,7月实现量产。,5月5日,有消息称,东芝将与TDK合作在其位于中国的工厂内建设数据中心用机械硬盘(HDD)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