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W5芯片量产时代开启,智能驾驶战局再加速
最近有消息显示,特斯拉新一代FSD专用芯片“AI5 / HW5”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根据外媒报道,这颗芯片集成了高达2000至2500 TOPS的强大运算能力,远超当前市场主流驾驶芯片。与此同时,国内头部自主品牌也在加速创新,比如小鹏和理想,纷纷推出基于VLA的大模型智驾方案。
未来,特斯拉是否能依靠HW5芯片与FSD技术强势逆转,重夺自动驾驶领先权?而国内新势力又能否借助技术与算力优势,稳固自身竞争壁垒?算力、算法和生态的角逐正在深刻影响智能驾驶赛道的格局。
HW5芯片登场,性能大幅领先主流方案
据披露,HW5 由台积电和三星代工,采用3纳米N3P工艺,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特斯拉新款车型中全面搭载。HW5的目标算力区间为2000~2500 TOPS,相比现有HW4提升了5倍,能更好支撑复杂的FSD算法。
与市面主流车规芯片横向对比:NVIDIA Orin-X单颗算力为254 TOPS,高通骁龙8650为200 TOPS,国产地平线征程5为128 TOPS,下代征程6P将提升至560 TOPS,黑芝麻智能华山芯片也在百余TOPS水平。即便是NVIDIA近期推出的Thor-Super芯片,算力峰值也刚突破2000 TOPS关口。
回望特斯拉自家芯片演进:HW3单芯片72 TOPS(双芯144 TOPS),HW4算力约700 TOPS。HW4基于三星7nm制程,内含20颗CPU核心和3颗TRIP内核。HW5则有望实现在性能、能耗和架构设计上的全面升级,打破现有硬件天花板,为FSD提供更充分的AI支持。
目前HW5详细参数暂未披露,但考虑到其激进工艺与前置研发,预计在多核异构、AI加速器、能耗控制等方向会有明显创新。
FSD加速迭代,特斯拉Robotaxi试点在即
2024年,特斯拉面临国内新能源车市的强势冲击。年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首次实现全球纯电动交付量反超特斯拉。面对压力,FSD作为特斯拉智能化核心,被寄予厚望。
马斯克公开强调,道路系统本质上依赖于先进的视觉与神经网络能力。HW5量产,将极大提升特斯拉车辆对高阶AI算法的实时处理与安全性。按照马斯克的预测,2026年底美国道路上将出现数十万至百万级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
其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Model 3、Model Y和Cybertruck已实现“无人监管自主下线”到物流区,Robotaxi项目也将在奥斯汀率先试点。FSD在AI芯片、感知融合和端到端学习等技术上的持续迭代,使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目标日益可期。
国产品牌进击:问界、小鹏、理想加快智驾布局
目前,问界、小鹏、理想等自主品牌均加速智能驾驶创新,发布新一代自研方案。
华为ADS技术每年升级迭代,2024年4月面向高速L3场景发布ADS 4.0,采用AI驱动的WEWA整体架构,实现端到端模型闭环迭代。传感器全面升级至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组合,旗舰尊界S800配备多组高线数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群,高覆盖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
小鹏G7年中发布,两颗Orin-X或三颗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00+ TOPS,成为目前市面上首款达到L3级别算力区间的智能汽车。小鹏独创“智驾大脑+小脑”架构,引入VLA-OL模型和自进化能力,AI算法能自主学习场景,应对长尾挑战。
理想L6则配备地平线征程6M芯片(128TOPS)和英伟达Thor-U芯片(700TOPS)两套平台,标配多类型高规格传感器。旗舰AD Max平台将于年内引入VLA大模型驱动,提升对复杂智驾场景的补足与适应。
算法与模型上限:VLA技术成新一代竞争焦点
业内普遍认为,智驾系统的硬件规格决定上限,软件模型和算法则决定实际体验。2024年,辅助驾驶的核心看点正从硬件转向软件架构。而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的引入,使智能汽车真正具备从感知、理解到决策的全链路闭环。
理想、小鹏等主打VLA司机大模型或世界基座模型,在端到端感知决策闭环、长尾数据泛化等方面布局差异化路线。这对芯片厂商提出更高的算力和架构挑战,激发上下游加速创新。
结语
特斯拉持续押注AI+智驾,凭借新一代HW5芯片和软件堆栈剑指完全自动驾驶标准。国产新势力则不断强化自研大模型与核心芯片,构建属于中国智能汽车的话语权。
硬件与算法双维度较量,新一轮自动驾驶技术升级赛,道阻且长,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