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与联发科强强联手,APU新芯或将搅动笔记本市场
近期有消息称,英伟达正与联发科展开合作,双方计划面向笔记本市场共同推出新一代APU(加速处理单元),最快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年初便会登场。据称,英伟达还与Alienware等品牌合作,致力于在轻薄机身中实现低功耗下媲美RTX 4070级别的性能表现。
APU的核心思想,是将CPU和GPU融于同一颗芯片或同一封装之中,使两者能够直接共享内存,节省主板空间,提升能效,并有效降低整机成本。这一方案对于便携设备和笔记本产品尤为契合。
Arm CPU+Blackwell GPU集成,WoA平台迎来旗舰SoC
其实,英伟达与联发科携手开发芯片的消息,从去年起就时有传出。最初外界猜测新产品面向游戏掌机领域,后来又有声音称或将应用在AI PC领域。去年10月流出的消息中,两家联合开发的AI PC SoC采用3nm工艺,并已经吸引联想、戴尔、华硕等大厂提前布局。近期的爆料更进一步揭示,该款芯片基于WoA(Windows on Arm)生态,采用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峰值AI算力可达180-200TOPS,分为定位高端的N1X以及中端的N1两款。
高端版N1X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率先面市,中端N1则将于2026年推出。英伟达对于新品信心十足,预计今年底N1X芯片出货量可达300万颗,2026年N1全年可达1300万颗。按此预期,联发科有望因此新增20亿美元营收,占其2026年营收的8%左右。
不久前,Geekbench平台上也现身了英伟达N1X的跑分记录。虽然测试时仅启用了4个CPU核心,主频为3.2GHz,但已经初步展现了其性能潜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跑分系统为Windows 11,进一步坐实了N1X主打WoA生态的定位。目前在该领域内,仅高通骁龙X Elite为代表性产品,不过其市场反响有限,软件兼容性及生态问题制约较多。
随着英特尔Lunar Lake的新架构上市,曾在续航优势上独占鳌头的X Elite处境更加尴尬。而英伟达N1X作为后来者,无论在GPU生态、开发者工具还是3A游戏支持上都占有领先地位,采用Blackwell核心,预计图形性能与笔记本级RTX 4070接近。与上一代GPU相比,Blackwell带来了全新的Tensor及光追核心,效率和能耗表现都有大幅提升。据传N1X将在65W TDP下达到传统120W x86+RTX4070组合的性能水准,能效非常值得期待。
CPU方面,联发科有望采用Cortex-X925超大核设计,最高可实现14核心,也是面向下一代移动PC的旗舰方案。
WoA生态迎新机遇,能否借此突破?
从现有WoA生态来看,对于日常办公等场景已能满足,但Windows平台优势正是在于丰富的软件和高度自由。不少应用仅针对x86架构开发,即便微软提供了模拟器,相较原生运行,体验和兼容性仍有差距。此外,骁龙X Elite初期上市的PC产品主打高端,售价高企,一度让市场接受度不高。最近半年,相关PC产品的价格下降至3000-4000元后,市场关注度明显回升,在极客玩家圈层亦获更多正面评价。
价格之外,WoA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依赖产品定义、市场培育及开发者参与,而这又有赖于微软在生态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有人指出,当前微软在推广WoA方面并未表现出足够积极的态度,没有形成合力带动开发者和厂商适配ARM,生态成熟度依然有限。
回顾RISC-V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生态体系的壮大离不开具备竞争力的硬件“抓手”。英伟达与联发科此次以实力入局,将APU的性能、成本与生态影响力合而为一,的确有望成为WoA转型的重要催化剂。N1X系列的到来,或许会促使更多厂商和开发者投入WoA生态,共同带动Windows on Arm平台走向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