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国际2025年三季报出炉:营收与利润创新高,产能利用率逼近满产
11月14日,中芯国际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公司本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6.9%,创下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5.1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3.1%。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5.5%,环比增长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至95.8%,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显示生产正持续高负荷运转。
市场格局变化与消费电子主导增长
从市场区域分布来看,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占比高达86.2%,较上一季度有小幅提升,保持在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美洲地区收入占比10.8%,欧亚市场份额稳定在3%左右。对比最近五个季度,国内市场一直是中芯国际的核心阵地,而美洲及欧亚占比较为平稳。
按应用领域分,消费电子成为最大增长动力,三季度占比43.4%,显著高于上季度。工业及汽车电子领域贡献21.5%,仅次于消费电子,保持重要地位。计算机与平板业务占比15.2%,相对平稳;智能手机相关收入占比11.9%,较上季度有所提升,反映手机产业链逐步回暖。物联网及连接芯片占8.0%,整体结构展现出消费电子带动、工业和汽车稳步支撑,手机市场呈现复苏态势。
大尺寸晶圆拉动营收结构升级
分晶圆尺寸来看,12英寸产品收入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三季度占比达到77.0%,较上季度微幅回升,长期维持七成以上。8英寸产品本季度收入占比为23.0%,呈小幅波动。整体来看,公司持续将资源聚焦在高附加值的大尺寸晶圆领域,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贴合先进制程市场走势。
产能扩张与出货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一年间,中芯国际产能持续扩张,三季度8英寸等效月产能提升至1,022,750片,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产能利用率自上个阶段性低点85.5%持续回升,本季度攀升至95.8%,接近满载水平。晶圆出货量亦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三季度达2,499,465片,较二季度增加超10万片。消费电子复苏、工业和汽车芯片产品放量、本土化供应链带来的机会,共同成为出货量提升的动因。
供应链压力与未来展望
尽管第三季度业绩亮眼,但公司管理层也坦承,四季度面临传统需求淡季,以及存储芯片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带来的挑战,部分客户出现备货保守趋势。根据公司指引,预计四季度收入环比基本持平或微增2%,毛利率在18%~20%之间,全年销售收入料将突破90亿美元大关。
公司管理层指出,三季度中国区业务收入环比增长11%,主要是得益于国内产业链加速升级、本地客户不断扩大拉货需求,公司灵活调整产能分配以匹配市场变化。此外,全年资本开支将不低于上年水平,持续支持产能和技术升级,但决策也充分考虑地缘环境变化。
产业升级驱动,高端业务持续突破
中芯国际方面表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值持续回升,供应链协同更加紧密,下游市场需求多元化。生成式AI、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拉动高端芯片需求高速增长,成为晶圆代工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消费电子市场温和复苏,智能设备换新需求逐步释放,汽车电子和工业市场也在回暖。面对持续升级的市场环境,中芯国际正加快先进工艺、技术平台和国际合作布局,努力巩固半导体制造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
总结
整体来看,中芯国际2025年三季度实现了营收、净利、产能利用率等各项指标的全面提升。AI及国产化趋势下,公司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同步提升。未来,中芯国际将继续推进高端制造、深耕国内外市场,抓住新兴产业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韧性和竞争力。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逐步复苏,公司有望在产业链生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