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转发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关于电动汽车换电技术的访谈视频,并表示蔚来会加码投入换电领域。这一动作,再次引发行业对换电技术未来前景的热议。
换电模式加速破圈,补能效率成最大卖点
换电技术通过实现电池和整车的分离,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能源补给。相比传统慢充,极大缩短了等待时间。除此之外,换电站还能作为储能装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灵活性。金涌院士就曾在采访中提到,电动车电池储能能力强,合理布局换电站不仅能辅助电网削峰填谷,还能缓解电力资源紧张并助力未来智能电网的构建。
从争议到认可,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换电生态
尽管换电技术曾因安全性、标准化、商业模式等问题饱受争议,但随着技术和配套方案日渐成熟,换电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无论是蔚来、上汽、东风等主流车企,还是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皆已涉足换电产业链,不仅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重卡与电动两轮车也出现了大规模换电应用。
市场规模持续攀升,行业巨头加速抢占高地
数据机构头豹研究院统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规模仅为11亿,2023年已增长到124亿,预计2028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749亿元。中国石化迄今已累计建成至少8400座充换电站,蔚来今年实现全国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覆盖,江汽集团、宁德时代等也都制定了数千乃至上万座的建设目标。
得益于“双碳”政策以及新能源重卡需求迅速提升,各大企业正争分夺秒拓展换电网络。业内普遍预计,建站、配套服务齐备后,换电模式将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进一步普及。
宁德时代等核心玩家重塑格局,创新模式加速落地
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面向乘用车的“乐行换电”品牌及“巧克力换电块”技术,主打模块化、标准化、快速插拔理念,使整包电池1-2分钟即可更换。其中核心技术CTP大幅提升了电池成组效率,无线BMS增强了系统可靠性。宁德时代还与上汽、长安等车企合作,建设标准化换电网络,并通过电池租赁等方式,帮助用户显著降低车辆使用成本。
蔚来旗下车型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换电便利性:例如乐道L60畅行全国19省、81城,高速10000公里无补能焦虑。与此同时,上汽试点城市换电网络,令部分电动车主成本下降约40%。
高投入、高回报,但盈利与标准化仍是挑战
尽管行业潜力巨大,换电站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依旧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公开资料显示,乘用车换电站单体投资约150万-500万元,重卡换电站则接近千万级,企业需要巨大的资金实力托底。以蔚来为例,累计投入早已超过180亿元。盈利则需要靠高效率运行来“摊薄”成本,一座换电站每日完成50-60车次才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国企和头部创企则聚焦于重卡换电。一辆纯电重卡一年能比燃油车多省下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显著降低碳排,并伴随多方新方案(如宁德时代“骐骥模式”、启源芯动力“车储共用”方案)的推出,换电站应用正在重卡运输行业加速落地。
两轮电动车市场火热,地方政策大力推动
不仅如此,电动两轮车的换电市场同样迎来了加速发展。据SPIR产业研究数据,2023年中国两轮车换电市场规模已超8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千亿大关。深圳等地更规划三年内新建5万台换电柜,提倡将“换电”作为主流方式,真正将新能源普惠到社会各层面。
结语:换电产业仍处爆发前夜,标准化和盈利模式是关键
当前,换电站网络正逐步拓展到乘用车、商用车和两轮车等多元化场景。虽然高成本与标准化难题尚未破解,但在政策和产业引导下,换电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赛道。谁能抓住时机,谁就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