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端到端”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Thor接棒,车企自研芯片对标行业领先

2024-12-11 9:34:00
  • 端到端”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Thor接棒,车企自研芯片对标行业领先

端到端”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Thor接棒,车企自研芯片对标行业领先

端到端智驾加速量产,芯片与算力成关键

2024年,端到端智能驾驶(E2E Autonomous Driving)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热点话题,各大厂商纷纷推出量产方案,并部署新一代芯片与算力平台。围绕端到端技术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段式与一段式端到端方案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的实现离不开芯片性能、模型优化以及算力的全面协同。

英伟达芯片主导端到端智驾市场

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英伟达的DRIVE Orin和下一代DRIVE Thor平台成为众多车企的首选。DRIVE Orin是一款车规级系统级芯片(SoC),提供高达254 TOPS的算力,并符合ISO 26262 ASIL-D安全标准,支持从L2+到L5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扩展。凭借其强大的性能与灵活性,DRIVE Orin已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

英伟达下一代DRIVE Thor芯片计划于2025年量产,性能显著提升,算力高达2000 TOPS,支持多域计算,将自动驾驶、泊车、车载娱乐等功能整合到单一架构中。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不仅降低了系统能耗,还简化了车辆设计开发,成为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的理想选择。

国内车企推进自研芯片,提升端到端智驾能力

小鹏汽车

小鹏P7+是全球首款标配AI高阶智驾的车型,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与端到端大模型。小鹏图灵AI芯片支持L4级自动驾驶,单颗芯片的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具备强大的神经网络处理能力。基于图灵AI芯片,小鹏P7+实现了“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用”的端到端智驾体验,并通过频繁OTA升级,保持系统的持续优化。

元戎启行

元戎启行计划在2025年率先采用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支持其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的迭代。其新一代高阶智驾平台DeepRoute IO,基于DRIVE Orin芯片开发,整合1颗固态激光雷达与11颗摄像头,支持全场景智慧领航辅助驾驶。元戎启行的目标是在端到端模型的基础上,打造一套通用的人工智能系统。

小米汽车

小米SU7系列车型搭载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总算力达508 TOPS,并计划在年底全面接入端到端大模型。小米的智能驾驶系统HAD(Hyper Autonomous Driving)通过大模型优化,实现更高效的驾驶体验。

华为

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发力,MDC610芯片已应用于多款车型,并支持端到端驾驶方案。华为计划在2025年推出ADS 4.0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方案,进一步提升智驾能力。

蔚来与理想

蔚来宣布其自研的5nm芯片“神玑NX9031”成功流片,计划于2025年应用于旗舰车型ET9,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理想汽车也在加速研发智能驾驶SoC芯片,预计年底完成流片。

端到端智驾推动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端到端智能驾驶的发展对芯片的算力、效率与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英伟达凭借DRIVE Orin和Thor芯片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其他厂商也在加速追赶。例如,小鹏的图灵AI芯片、华为的MDC610、地平线征程5与Mobileye EyeQ5H等,都在不断提升算力与优化架构。

此外,车企自研芯片的兴起也对市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深度定制芯片,车企能够更好地适配端到端大模型,提升智能驾驶性能,同时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小结

端到端智能驾驶正在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芯片与算力成为关键驱动力。英伟达在高性能芯片领域保持领先,但国内厂商通过自研芯片与技术创新,逐步缩小差距。在未来,随着端到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