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让充电桩走起来,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

2024-11-18 9:47:00
  • 让充电桩走起来,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

让充电桩走起来,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如何为这些车辆有效充电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充电桩技术正朝着更高功率发展,以缩短充电时间。与此同时,换电模式也被视为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但其投入成本较高。

一种创新的思路是让充电桩具备移动能力,自动寻找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这种新型解决方案已经被一些企业探索和实施。

移动储充机器人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关注焦点。移动储能充电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解决固定充电桩分布不均和充电不便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多个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研发,包括车载储能装置设计和与电网的交互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移动储能充电设备在特定场合进行了测试,如大型活动、偏远地区和紧急救援场合。2019年后,一些企业推出了移动储能充电车的原型。2020年,国轩高科在国家电网的项目中成功中标,标志着移动储能充电车的商业化初步实现。

中国南方电网在部分地区试点应用移动储能充电车,尤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旅游景区等充电需求较高的地方。今年2月,这些车辆在广西、云南、四川、广东等地上线,具备90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和141千瓦时的电量,可为多辆新能源汽车充电。

如欣旺达发布的10米级一体式移动储能车,具备430kWh的大容量电池,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当前,国内外多家厂商在移动储充机器人领域展开竞争,包括Volkswagen、Faulhaber、上海电气集团、享奕自动化和Aiways等。

智能储充机器人的应用

随着移动储能充电设备的应用,人们希望这些设备能够自动寻找需要充电的车辆,这就需要引入AI技术。设计智能储充机器人需要考虑其移动灵活性、自动驾驶能力、智能储充技术,以及大容量电池和高功率输出。

市场上已有多家企业推出智能储充机器人产品。例如,中能聪聪的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R30通过AIoT技术实现自主导航和动态避障,具备柔性、快速的充电服务能力。该机器人配备多种传感器以确保安全运行。

开物信息和新工绿氢联合推出的“天工一号”机器人,具备210kWh的电量和高功率输出,能够满足多辆车的充电需求,并具备多种智能功能。

其他公司如蚕丛科技和始途科技也推出了具备L4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小马智行、毫末智行、文远知行、酷哇科技、蘑菇车联等企业在低速自动驾驶场景中展示了技术优势。

据统计,2023年全球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500万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9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150万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5490万美元。

充电基础设施的分布不均仍然是一个问题。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024.3万台,但桩车比为1:2.4,尚未达到理想的1:1比例。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充电服务。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的成本有望降低,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电动汽车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对便捷充电解决方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