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企业新闻

哲瀚代理欧创芯DC-DC降压恒流驱动IC OC5011车灯IC高性价比

2022-4-11 12:36:00
  • 电源管理系列OC5800L OC5801LOC5802LOC5806L OC5808L OC6800 OC6801 OC6811 高压LED驱动系列OC9300D OC9300S OC9302 OC9303 OC9308 OC9320S OC9330S OC9331 OC9500S OC9501 OC9508等更多型号,提供方案设计技术支持等,欢迎来电咨询0755-83259945/13714441972陈小姐。

深圳市哲瀚电子科技一级代理OCX系列产品:低压LED驱动系列OC1002OC4000 OC4001OC5010OC5011OC5012 OC5020BOC5021BOC5022B OC5022OC5028BOC5031 OC5036 OC5038 OC5120B OC5120OC5121OC5122A OC5122OC5128OC5136OC5138 OC5330 OC5331 OC5351OC5501OC5620B OC5620 OC5622AOC5628OC6700BOC6700OC6701B OC6701 OC6702B OC6702 OC6781OC7130OC7131 OC7135OC7140OC7141 电源管理系列OC5800L OC5801LOC5802LOC5806L OC5808L OC6800 OC6801 OC6811 高压LED驱动系列OC9300D OC9300S OC9302 OC9303 OC9308 OC9320S OC9330S OC9331 OC9500S OC9501 OC9508等更多型号,提供方案设计技术支持等,欢迎来电咨询0755-83259945/13714441972陈小姐。

OC5011是一款高端电流检测降压型高精度高亮度LED恒流驱动控制器。

OC5011通过一个外接电阻设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可达5A;电流精度±3%;外围只需很少的元件就可实现降压、恒流驱动功能,并可以通过DIM引脚实现辉度控制功能。

系统采用电感电流滞环控制方式,对负载瞬变具有非常快的响应,对输入电压 具有高的抑制比; 其电感电流纹波为20%,且最高工作频率可达1MHz。

OC5011特别适合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应用,其输入电压范围从5.5V到40V。

OC5011内置过温保护电路,当芯片达到过温保护点,系统立即进入过温保护模式,将降低输入电流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OC5011特别内置了一个LDO,其输

出电压为5V, 最大可提供5mA电流输出。

OC5011采用小的SOT23-6封装。

特点:

◆最大输出电流:5A

◆高效率:96%_

◆高端电流检测

◆最大辉度控制频率:5KHz

◆滞环控制,无需环路补偿

◆最高工作频率:1MHz

◆电流精度:±3%_

◆宽输入电压:5.5V~40V

◆过温保护

◆低压差工作时,可保持高稳定性

应用领域:

◆建筑、工业、环境照明

◆MR16及LED灯

◆汽车照明

升压恒流:

OC6701 3.2~10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3A以内

OC6700 3.2~6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 2A以内

OC6702 3.2~10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 1A以内

降压恒流:

OC502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020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内

OC5022 3.2~6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内

OC5028 3.2~10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1.5A以内

OC5011 5~4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010 5~4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内

LED DRIVER DC-DC升降压恒流

OC4001 5~100V 3.2~100V 3A

LED DRIVER DC-DC线性降压恒流

OC7135 2.5-7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固定<400mA

OC7131 2.5-7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 可外扩,实际电流决定于MOS管功耗

OC7130 2.5-30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 实际电流决定于IC整体耗散功率

LED DRIVER DC-DC降压恒流专用IC系列:LED远近光灯专用芯片

OC5200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内

OC5208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1.5A以内

LED DRIVER DC-DC降压恒流专用IC系列:多功能LED手电筒专用芯片

OC535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33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5A以内

DC-DC降压恒压

OC5801 8~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内

OC5800 8~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内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它相当于芯片设计师的“PS软件+素材库”,可以让芯片设计从几十年前图纸上画线的体力活,变成了软件里“素材排列组合+敲敲代码”的脑力活。

尽管EDA全球产值刚破百多亿美元,却足以影响到整个万亿电子产业的发展,因此EDA被誉为半导体里的“最高杠杆”,而在国内,EDA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国产EDA软件如何奋起直追?南方日报记者对行业人士、专家学者进行多方采访。

现状

国际厂商三足鼎立,新技术可缩小差距

材料、EDA软件、半导体设备,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三张牌”,如果用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来形容,那么EDA软件是位于产业链最上游的位置,也是整个产业的基石。

它有多重要?根据相关数据,如果一个系统SoC的设计费大约是4000万美元,在没有EDA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费用会达到77亿美元,EDA软件让设计费用降低了200倍。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随着工艺复杂度的加大,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厂商集结。EDA行业从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次分论坛上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EDA市场规模约为5.8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5.6%。中国EDA厂商总营收不到4.2亿元,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6%;同比增长14.3%,国产化率约为10%。国内EDA市场超过85%的份额是Synopsys、Cadence和Mentor三大厂商占据。

国产EDA产业也摁下了奋起直追的快进键。业内人士吕芃浩介绍,EDA软件一度依赖进口,自主化进入沉寂期,到2008年左右,EDA软件再度起航,先后成立了华大九天、芯愿景等企业,并逐步获得世界认可。

“2019年年底,我国芯片设计企业达到1780家,并且培育出巨大的产业规模为国产EDA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吕芃浩说,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的出现,同时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的EDA技术,可将我国EDA技术与国际差距大大缩小。

上海复旦微电子总工程师沈磊也感叹,“以前集成电路的论坛,讲的多是设计、工艺,装备、材料,EDA几乎没有人谈,但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越来越重视EDA”。

痛点

市场规模有限,企业难有投入动力

尽管有业内人士乐观认为,基于国产替代而创造了产业发展机会,但半导体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门槛都非常高的行业,要想发挥EDA软件在半导体产业“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面临诸多痛点。

对比国际三大厂商来看,EDA更是靠研发投入砸出来的。据国信证券,Synopsys和Cadence两大巨头为了维持行业地位和紧跟技术发展,其研发费用分别高达35%、40%,研发占比远高于同行。

更关键的是,花费巨大力气研究出来,市场在哪里?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执行主任罗国杰就指出,尽管EDA归类于与生产制造、材料并列的半导体技术,但EDA市场很有限,从商业驱动角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应用企业则有自己的担心:不少长期使用国外软件的公司而言,不敢轻易尝试国产软件。这就面临着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吕芃浩认为,软件应该在使用中不断提升,国内EDA厂商都比较缺乏PDK(工艺设计套件)基础,EDA企业和国际先进晶圆厂的合作较弱,国内晶圆厂提高自身的制造技术水平有限,难以针对先进工艺设计、改良EDA软件。

也就是说,EDA软件背后,与生产制造紧密结合,而且在使用中不断更新,长此以往,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少,技术越来越落后,陷入恶性循环。

吕芃浩还指出,很多中小企业对版权、知识产权的意识较差,盗版猖獗,对国内EDA的迭代没有好处。“企业千辛万苦开发出了软件,一遇到盗版就前功尽弃。”有企业家反映。

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今年8月,在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提及,聚焦材料、EDA、设备等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同时探索建立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

破题

或将建专门实训产线,培养实操性人才

尽管发展集成电路还面临不少难题,但在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看来,资金并不是核心问题,最难的有三点,一是战略决心,二是顶层设计,三是人才团队。其中,人才是关键。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EDA 处于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同时,从事EDA工具开发需要工程师同时理解数学、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和工艺,综合技能要求高。

高门槛导致这方面人才奇缺。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EDA从业人员约为4.5万人,但国际三大厂商占比就达六成。而在国内,除去在国际EDA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本土EDA研发人员仅500人左右。

“人才是最难解决的,因为急不得。”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说,集成电路人才既要扎实理论基础还要实操能力,还需要与工艺、整个产业发展贴合往前走。

相比学科教育的培养,更难的是实践操作。郭继旺说,打通从高校到产业的“一公里”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集成电路产业是一项实操性工作。尽管各地纷纷建有12寸线、8寸线等不同尺寸的产线,但代工厂目前都是存量人才为主,产线不能停,无论是对高校学生还是初入者来说,都缺乏专门实训平台。他透露,目前杭州也有意专门打造一条12寸产线用来做实验室的测试和实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