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继续扩张,智能戒指作为新兴产品类别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入局。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戒指市场的增长速度高达88.4%,显著高于整个可穿戴行业的6.1%平均增速。
智能戒指的主要功能与运动手环趋同,通常具备心率、血氧、体温监测等能力,而睡眠状态监控也是其一大卖点。通过在夜间定期采集多类传感器数据,并利用算法分析用户睡眠质量,智能戒指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结构紧凑 兼顾功能与舒适
与传统的手环、手表等产品相比,智能戒指的体积极为小巧。业界普遍采用“外环+内环”双层结构设计:外环多选用钛合金等轻质金属,并辅以碳化钨涂层提升耐磨性,兼顾时尚与实用。内环直接贴合皮肤,一般会选用医用级透明环氧树脂,既降低致敏风险,还能作为传感器工作的“窗口”。这一材料易于成型,便于将各类电子元件密封于内外环之间,并大幅提升产品的防水性能。
所有电子元件则高度集成在一片柔性电路板(FPC)上。市场主流智能戒指一般配备PPG光学心率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六轴动作传感器,以及蓝牙SoC主控和天线,实现对健康数据的全天候记录和无线同步。
微型化下的高精度体温检测
体温监测并非最早出现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功能,但自2019年以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及新冠疫情影响,越来越多手环、手表产品开始搭载体温监测模块。智能戒指同样顺应这一趋势,将温度传感器集成至极为有限的空间内。
以当前主流智能戒指为例,往往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佩戴舒适度,还能获得更稳定的数据,因为它基本不会受到皮肤表面状态影响。这类传感器通常基于MEMS热电堆技术,原理是利用身体释放的远红外辐射,通过测定其强度反推出温度。
传感器内部由多组热电偶串联组成,当金属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会因热电效应产生比例电压。结合温度参考元件(如热敏电阻),可通过电信号准确计算出当前温度。有别于传统TO封装、体积相对较大的温度传感器,如今的智能戒指都用上了体积仅为3mm×3mm×1mm的Melexis MLX90632系红外温度芯片。
MLX90632完善集成、低功耗与高精度的平衡
MLX90632作为一款数字红外温度传感器,具备极为紧凑的封装尺寸,非常适合集成在智能戒指等微型穿戴设备中。不仅小巧,其医疗级版本能以±0.2℃的高精度监测人体温度。为应对微型化封装带来的PCB热干扰问题,MLX90632内嵌了主动热梯度补偿算法。传感器在出厂时经过多参数建模与校准,相关补偿常数写入EEPROM,结合实时测量值和算法处理,有效减小外部热冲击造成的误差。
此外,电池容量有限是超迷你智能穿戴设备普遍面临的难题。MLX90632以极低功耗设计著称:工作电流仅1mA,待机电流低至2.5μA,使智能戒指能够持续运行数日仍保持健康监测能力。
智能戒指获取体温的标准流程一般为:MEMS热电堆及热敏电阻实时输出电压信号,数据经放大、模数转换和数字处理后暂存于芯片RAM,蓝牙主控可通过I2C接口读取测量值及校准参数,经板载运算得出用户体温。
展望与小结
凭借紧凑结构设计与高集成度的前沿传感器,智能戒指已成为系统健康监测、特别是睡眠记录领域的重要创新设备。像MLX90632这类高度小型化、精准低耗能的红外温度模块,为微型穿戴产品的突破提供了可靠基础。可以预期,随着sensor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成本优化,未来智能戒指及各类可穿戴设备还将持续拓展创新应用,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健康管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