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比亚迪,高阶智驾如何界定

2025-2-18 9:21:00
  • 比亚迪,高阶智驾如何界定

比亚迪,高阶智驾如何界定

近日,比亚迪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全系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高阶智驾的价格门槛,还让起售价不到7万元的入门车型海鸥也能配备高阶智驾功能。比亚迪此举无疑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推动了高阶智驾的“平民化”。然而,这也引发了行业内关于高阶智驾定义的热议,同时让华为等以高阶智驾赋能车企的公司面临一定舆论挑战。

在比亚迪发布会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两次公开发声,强调智能驾驶技术存在显著的层次差异,并质疑部分厂商将基础驾驶辅助功能定义为高阶智驾的做法。外界普遍认为,余承东的言论矛头指向比亚迪。那么,如何科学评估和界定高阶智驾?比亚迪和华为的技术路线为何出现分歧?这场争论背后又折射出哪些行业趋势?

高阶智驾的核心构成与评估标准

要理解高阶智驾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基本构成。通常,智驾系统由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组成:

感知层

感知层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和“耳朵”,通过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和高精地图,感知周围环境的动态信息。感知层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车辆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决策的准确性,是决定高阶智驾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决策层

决策层是智驾系统的“大脑”,由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算法组成。它融合感知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规划行驶路径、避让策略等。决策层的算力、算法模型的先进性是高阶智驾的核心技术指标。

执行层

执行层负责将决策层的指令转化为具体的车辆动作,如加速、刹车、转向等,依赖线控底盘等技术实现精准控制。

高阶智驾的行业定义与争议

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的标准,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被认为是高阶智驾。然而,由于法规限制,L3级尚未在大规模量产车中落地,因此行业目前普遍将具备高度自动化能力的智能驾驶功能(如城区NOA,即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定义为高阶智驾。相对地,仅具备基础驾驶辅助功能(如高速巡航、车道保持)的智驾系统被认为是低阶智驾。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天神之眼”系统分为三个版本:

天神之眼C:采用纯视觉方案,不搭载激光雷达,支持高速NOA,主打10万元级车型;

天神之眼B:配备1颗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应用于中高端车型;

天神之眼A:搭载3颗激光雷达,支持无图城区领航,面向高端车型。

其中,天神之眼C的核心硬件包括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支持高速场景下的导航辅助驾驶,但不支持城市NOA或城区领航功能。这种配置是否属于高阶智驾,引发了争议。

余承东对此的态度显而易见。他认可比亚迪降低智驾成本的努力,但认为混淆高阶智驾概念是不恰当的。他指出,“凑合能用”和“好用且安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华为对高阶智驾技术标准的更高要求。

华为与比亚迪的技术路线对比

华为:多传感器融合+端到端算法

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如ADS 3.0)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形成统一的环境感知模型。同时,华为将端到端类人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城区NOA场景,实现对复杂路况的深度理解。ADS 3.0的硬件配置包括192线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如英伟达Orin系列),算力高达254TOPS,能够支持更复杂的算法模型。

比亚迪:多元化分层方案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采取了差异化策略,根据车型定位和成本控制,提供纯视觉、单激光雷达和多激光雷达的多种解决方案。在硬件成本上,比亚迪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将单颗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300美元,并利用系统级封装技术(SiP)降低芯片硬件复杂度,使J6M方案的硬件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内。这种策略大幅降低了智能驾驶的门槛,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较低价格体验到智能驾驶功能。

高阶智驾普及化的意义与挑战

比亚迪推动高阶智驾“平民化”的战略,确实为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

普惠消费者:通过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化,比亚迪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智能驾驶功能,提升了市场渗透率。

推动市场竞争:比亚迪的低价策略对其他厂商形成压力,迫使行业重新思考如何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这一策略也面临挑战:

技术能力的质疑:如余承东所言,高阶智驾不仅要“能用”,更要“好用且安全”。在复杂场景中的表现才是衡量高阶智驾的核心标准。

行业标准的模糊性:目前高阶智驾尚无统一标准,厂商各自定义的做法容易导致消费者对技术能力的误解。

未来趋势:技术进步与标准化

比亚迪和华为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高阶智驾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和行业标准化的缺失。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完善,高阶智驾有望实现以下发展:

技术融合:多传感器融合、端到端算法和大模型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智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成本优化: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激光雷达等高成本硬件的价格将持续下降,使高阶智驾的普及更加可行。

行业标准化:明确高阶智驾的技术定义和性能指标,有助于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厂商的技术水平。

比亚迪的平民化路线和华为的高性能路线,代表了智能驾驶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向。无论哪种路线,最终的胜负都将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