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哲瀚电子科技一级代理OCX系列产品:低压LED驱动系列OC1002OC4000 OC4001OC5010OC5011 OC5012 OC5020B OC5021B OC5022B OC5022 OC5028B OC5031 OC5036 OC5038 OC5120B OC5120OC5121OC5122A OC5122 OC5128OC5136OC5138 OC5330 OC5331 OC5351OC5501OC5620B OC5620 OC5622AOC5628OC6700BOC6700 OC6701B OC6701 OC6702B OC6702 OC6781 OC7130 OC7131 OC7135 OC7140 OC7141 电源管理系列OC5800L OC5801LOC5802LOC5806L OC5808L OC6800 OC6801 OC6811 高压LED驱动系列OC9300D OC9300S OC9302 OC9303 OC9308 OC9320S OC9330S OC9331 OC9500S OC9501 OC9508等更多型号,提供方案设计技术支持等,欢迎来电咨询0755-83259945/13714441972陈小姐。
OC5021B是一款高效率、高精度的降压型大功率 LED 恒流驱动控制芯片。
OC5021B 采用固定关断时间的峰值电流控制方式,关断时间可通过外部电容进行调节,工作频率可根据用户要求而改变。
OC5021B 通过调节外置的电流采样电阻,能控制高亮度 LED 灯的驱动电流,使 LED 灯亮度达到预期恒定亮度。在 DIM 端加 PWM 信号,可以进行LED 灯调光。DIM 端同时支持线性调光。
OC5021B 内部集成了 VDD 稳压管以及过温保护电路,减少外围元件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OC5021B 采用 SOT23-6 封装。
特点
◆宽输入电压范围:3.1V~100V
◆高效率:可高达 93%_
◆支持 PWM 调光和线性调光
◆最大工作频率:1MHz
◆CS 电压:250mV
◆芯片供电欠压保护:2.6V
◆关断时间可调
◆智能过温保护
◆内置 VDD 稳压管
应用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灯
◆强光手电
◆LED 射灯
◆大功率 LED 照明
◆LED 背光
升压恒流:
OC6701 3.2~10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3A以内
OC6700 3.2~6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 2A以内
OC6702 3.2~100V 大于输入电压2V以上即可 1A以内
降压恒流:
OC502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020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内
OC5022 3.2~6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内
OC5028 3.2~10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1.5A以内
OC5011 5~4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010 5~40V 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内
LED DRIVER DC-DC升降压恒流
OC4001 5~100V 3.2~100V 3A
LED DRIVER DC-DC线性降压恒流
OC7135 2.5-7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固定<400mA
OC7131 2.5-7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 可外扩,实际电流决定于MOS管功耗
OC7130 2.5-30V 低于等于输入电压即可 实际电流决定于IC整体耗散功率
LED DRIVER DC-DC降压恒流专用IC系列:LED远近光灯专用芯片
OC5200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内
OC5208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1.5A以内
LED DRIVER DC-DC降压恒流专用IC系列:多功能LED手电筒专用芯片
OC535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内
OC5331 3.2~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5A以内
DC-DC降压恒压
OC5801 8~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内
OC5800 8~100V最少低于输出电压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内
可以说在任何被数字化的角落里,都有模拟芯片存在的身影,根据WSTS的统计结果,纯模拟集成电路的市场大小在2018年约588亿美金,占全体半导体销售额的13%,再加上功率器件、MEMS、射频、光电等泛模拟芯片产品,泛模拟半导体产品总值接近1000亿美金,占所有半导体产品的21%,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被关注的创业和投资领域。
不仅是WSTS,Gartner也对模拟芯片未来的前景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在光电、模拟、分立器件、非光电传感器等泛模拟芯片领域,未来的市场增长都在8%左右,泛模拟芯片市场总量也会维持在整个半导体市场的21%。
随着摩尔定律进入第54个年头,毫无悬念的,晶体管沟道尺寸的缩减已经非常缓慢了,使用先进工艺虽然还是能直接带来性能和功耗的好处,但动辄几千万美金的流片成本只能是越来越少的公司可以承受的了。业界目前认为,对于数字电路为主的SoC来说,28nm是长期存在的一个比较适合的工艺节点。虽然产业界还在通过FinFET、FD-SOI、EUV光刻、2.5D/3D、Chiplet等方式去延续摩尔定律的生命,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超越摩尔”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它所代表的正是模拟、光电、射频、MEMS等为代表的泛模拟芯片产品。相比数字芯片来说,模拟芯片资本投入较小、市场巨大、应用广泛、设计团队较精简,成为非常适合创业团队大展拳脚的领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根据WSTS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995亿元,占全球模拟芯片销售额的62%;2018年,中国模拟市场占全球份额约为60%左右。虽然国内模拟IC市场巨大,但主要供货商还是集中在欧美公司。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16年TI占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份额的13%,前四的模拟芯片供应商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
尽管近些年来,国内涌现出以矽力杰、汇顶、韦尔、圣邦微、卓胜微、思瑞浦、敏芯微等为代表的一批泛模拟芯片公司,但离国际半导体大厂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下图是全球前10大模拟芯片公司的排名,可以看到要进入全球前十,需要至少9亿美金的销售额。国内的模拟芯片龙头矽力杰年销售额在3亿美金左右,只有第十名三分之一的体量;最近A股当红炸子鸡圣邦微2018年销售额不足6亿人民币,也就是只有第十名大概十分之一的体量。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任重而道远。
对于我国模拟芯片产业现状的原因,行业上有多种见解,如下是韦尔半导体总经理马建秋马总的总结,从他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的现状和原因
客户众多,市场广大,给同质的低端产品提供了空间;
发展时间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人力的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匮乏,导致高端产品的缺失;
毛利率偏低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投入不足意味着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产品和技术,甚至是人员团队的升级;
当然,过去很多年,因为自身的弱小和一些众所周知的偏见,国产模拟芯片一直缺少在中国Tier-1客户量产的机会,缺少市场和应用的锤炼,也使得中国模拟芯片产业的成长不尽如人意。在这里也要呼吁国内的整机企业,请给与国产芯片公平竞争的机会,经过顶级客户的量产,经过市场的锤炼才能使得国产芯片公司的能力获得长足的提升。
中国的模拟芯片行业如何破局?韦尔的马总也同时给出了下面四条道路:
客户:市场洗牌,最后的生存者只能是少数,龙头客户才应该是真正的服务对象;
研发: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导向和产品导向的取舍;
合作:合作与竞争,与友商的共赢;
产品:芯片公司,产品是王道,坚持投入研发,提高产品性能是最重要的目标;
从宏观层面也可以看到,最近两年国内的半导体热,加速了资本在这个行业的投入以及吸引了海外与本土高层次人才争相创业的盛况。为行业的发展充实了资本和人才。
同时,中美贸易战加速了中国模拟产业供应链国产化,给模拟芯片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模拟芯片需求不断增长,中高端模拟芯片的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巨大;模拟芯片具有生命周期长的特点,一旦打入客户可获得持续供货的机会。
根据IBS的预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正向影响将从2021年开始有显著体现。到2027年,中国半导体市场总量将达到4583亿美金,而中国芯片公司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将多获得4.1%的市场份额,达到31.3%,三分天下有其一。这4.1%的市场份额所代表的是1300多亿人民币,正好是我们大基金一期的规模。
这31.3%的市场份额中,大部分都是泛模拟芯片产品的天下,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未来3-5年的供应链国产化浪潮中,电源管理、显示驱动、有线/无线连接、射频前端等泛模拟芯片产品领域,中国芯片公司都将逐步突破,并逐渐拥有10%的全球份额。如下图所示,红框所框的都是泛模拟芯片产品。
说到“进口替代”,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它背后的含义和5年前已大不相同。以前大家提进口替代,第一反应是“廉价替代”,廉价的背后是什么?是低成本嘛?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国外的竞争对手产量比我们大很多,供应链的话语权比我们强很多,有些玩家,比如TI,是IDM模式,甚至是12吋晶圆厂,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国内初创fabless来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所提供的廉价往往是靠牺牲产品性能或者是牺牲产品毛利率,长久以往,企业不赚钱,行业不赚钱,研发没投入,技术没创新,这样的“进口替代”目前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在供应链国产化的浪潮下,“进口替代”更多是代表供应链安全、差异化和贴身服务,是国内顶级客户的主动性选择。当然,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已在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的欧美竞争对手时,高性价比确实是一个很有力的武器。但高性价比并不等同于“廉价”,尤其是对模拟芯片公司来说。如下图所示,四家中国有代表性的模拟芯片公司,除了汇顶的整体毛利在40%左右,其他三家公司的产品毛利都在50%左右,这是非常好的产品竞争力的体现,代表产品有很强的盈利能力。
简单分析下原因,以数字电路来说,芯片的成本绝大部分是由Die Size决定了,封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初创公司在产品没有起量时,是很难和晶圆厂谈到好的wafer价格和付款条件的,相比国外成熟的竞争对手来说,wafer成本先天就处于劣势,为了在最终价格上有竞争力,不得不承受昂贵的wafer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市场价的价格策略去竞争,换回惨不忍睹的毛利率。但在模拟芯片领域,wafer成本虽然仍很高,但是因为模拟芯片一般面积较小,且往往会涉及到特别的封装形式,对芯片模拟参数的calibration也是重要的程序,综合下来,封装、测试、校准等环节占据了芯片最终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环节正是可以充分发挥创业团队创造性和运营能力的领域,即使在wafer成本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供应链其他环节的运营给产品带来较高的毛利率;同时,中国的封测行业是和国外相比差距最小的半导体细分行业,可以说在国内进行模拟芯片公司创业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举例来说,TI是IDM模式,且拥有自己的12吋晶圆厂,在wafer成本方面拥有国内fabless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即便如此,矽力杰、圣邦微等国内芯片厂商在替换TI产品的同时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毛利率,这些都是和供应链运营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晶丰明源作为国内优秀的模拟集成电路公司,供应链运营的能力是一流的,他们从芯片设计、原材料、设备等等方面发挥了团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非常好的利用了我国产业上的优势,也使得晶丰明源的产品在成本上一直处于相当有竞争力的市场地位。
除了供应链的运营能力,还有什么能力是模拟芯片公司可以杀出重围的法宝?以下是晶丰明源胡总的四字真言:“快、妖、贱、好”,其背后其实是对客户和对产业的理解,是产品可以提供的价值创新。
前面说了很多模拟芯片公司创业的优点:
资本投入小,芯片设计团队比较精简,非常适合小规模创业团队的起步;
市场巨大,应用广泛,很容易找到公司可以生存下去的细分市场;
供应链运营的空间巨大,公司比较容易赚钱,容易活着;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以上的种种优点也都决定了模拟芯片创业公司非常难成长为一家优秀的半导体公司,很多模拟芯片创业团队最后把“事业”做成了“生意”,较低的天花板一直难以突破。
由于模拟芯片的应用繁多,相应的芯片品类众多,单一的芯片所能带来的销售额都是一定的,都有它的天花板,如果想把公司做大,就需要懂更多的应用,吸引更多的设计人员和应用人员加入,更大的研发投入,而这些都是仅靠初始创业团队很难做成的。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韦尔半导体的马建秋马总和晶丰明源的胡黎强胡总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
聚焦应用:如同马总说的“寻找根据地”,也如同晶丰明源一开始的深耕LED照明。创业公司资源有限,起步阶段需要聚焦,如同一根钉子一样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扎下去,这样公司就有了“根据地”,有了活下去的“立足之地”,切忌战线拉的太长。
拓展产品线,从活下去到做大做强,扩展产品线是必由之路。
提升团队能力,引入新团队。
再让我们看看TI这种模拟芯片的巨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TI拥有3万名员工,产品的part number有10万个,其中大概40%是活跃的产品,2018年157.84亿美金的收入,毫无悬念的模拟芯片行业第一,而它的成长史就是芯片行业的并购史。从1996年到2012年,TI公司并购了超过30家公司,其中不乏斥巨资收购了BB和NS这种行业巨头,充实了自己在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线和研发团队,也使它一路成长为行业的龙头。
美国另一家模拟芯片公司Semtech也是靠着并购一路成长,它已成为拥有1350名员工,6.27亿美金的销售额,55.8%毛利率的优秀的半导体公司。
ADI对Linear Tech的收购也是震惊业界,也使得ADI坐稳了模拟芯片领域的第二把交椅。
韦尔的马总甚至直截了当的断言:并购是中国模拟IC公司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长期以来,国外的半导体公司通过自身发展和兼并整合逐渐形成行业巨头,巨头们之间会有市场和产品的良性竞争,但更多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间里享受“垄断”所带来的红利。反观国内芯片公司,公司多但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内的芯片同行们相互碾压,往往容易陷入恶性竞争,把产品毛利杀的体无完肤。据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约1700家设计公司,这其中绝大多数应该都是泛模拟芯片公司,但销售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仅有208家,91%的设计公司人数少于100人。当然,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小公司来说,很难一下有这么多的现金去进行兼并整合,这时候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胸怀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舍得去分享利益、分享股份,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甚至整建制的团队加入,共同把蛋糕做大。衷心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创业团队可以为了更大的目标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才能干大事!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TI和圣邦微,圣邦微产品part number大概1000个,是TI的百分之一,人数也是百分之一,销售额大概是TI的两百分之一,但在国内A股拥有TI五十分之一的市值。可以看到在国内进行模拟芯片创业,从投入产出比上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创业公司可以仔细研究下TI的产品列表,研究下产品应用,看看哪些产品是自己有能力去做的,哪些市场还不是这么红海一片的,都是很好的创业切入点。也许有些产品或者应用的门槛有点高,但在目前国内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大环境下,创业团队能融到钱甚至融到大钱的几率比以前高了很多,这时候更应该利用资本的红利做些对自己、对产业、对国家有长远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