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被颐指气使。包括我的研究在内,大量研究都表明,合作式管理(collaborative management)的风格通常是最好的。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例外情况:新领导人如果因为年龄、教育程度、经验或其他因素,使员工觉得他们地位较低,那么这类新领导人并不适用于这一规则。如果他们当家作主、制定方向,并指示下属去做什么,那么下属会对他们有更高的评价,同时也会收获较为不错的工作成果。对于他们来说,专横一点是有利的。
这个结论是基于两个实验。在第一个试验当中,研究者邀请了68名商学院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观看一些团队成员描述他们领导的视频,然后对那些领导进行评价,最低1分、最高7分。结果,有一位年仅32岁、毕业于一个二流院校的毫无领导经验的青年领导人,在他对团队成员进行指示后,获得4.25的平均分。相较之下,当他征求团队成员意见时,仅得到了3.55分的评价。
在第二个实验中,216名参与者中大部分为本科生。他们被划分为四人一组,来处理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相关任务,实验人员要求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尽量以最少的鼠标点击次数来完成。这些团队的领导者中,有些是地位较高的角色,而有些则是地位较低的角色,有的采取了指令式的领导风格,有的则采取了参与式的领导风格。
采取指令方式的地位较低的领导人,在自信心和效能方面获得了团队成员较高的评分——平均成绩分别是4.76分和4.52分,高于采取参与式领导风格的地位较低的领导人——平均成绩分别是4.01分和4.19分。同样,地位较低的领导人,指令式风格所带领的团队以108次鼠标点击解决了问题,胜过了参与式风格带领下的团队,后者以126次点击才解决了问题。
这些结果看似有悖常理,但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你所属的团队经验丰富,但现在却来了一位不熟悉的领导。你可能会寻找有关他地位的线索,包括了他年纪有多大,穿着打扮怎么样,他的背景如何……然后根据这些来评估他。如果他的条件看似不强,你也许就会在他试图影响你的时候加以拒绝。如果他征求你的意见,你甚至可能认为他缺乏能力。但如果他对你直接下指令,并且很果断,你会认为那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表现,而且觉得他比你最初预想的更有能力。相应地,你对他的评价也会有所提升。
因此,毫无疑问,参与式的地位较高的领导人,往往被视为是最有自信、执行能力最强的领导人,其团队表现也往往最佳。这也同过去几十年的合作式管理要求相吻合。当团队成员认为领导人经验丰富,而且知识渊博的时候,他们就会喜欢领导人参与式的领导风格,并且在这种风格下表现得更好。偏好于下指令的高地位领导人,也会被视为信心不足而且执行力较差,他们所带领的团队也表现较差。
新经理人应该判断出团队成员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意识到自己被视为经验丰富、能力较高的主管,就最好让下属有发言权。但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已被视为一个地位低下的主管,最好规定应办事项、订立明确方向,并指派人员去做你认为必须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自己的地位上升后,你才能引入合作式的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