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经营管理

管理世纪

2012-11-9 17:18:00
  • 要追寻管理世纪降临的第一道曙光,不妨将时钟拨回到1886年5月。美国芝加哥,耶鲁制锁公司(Yale Lock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亨利·汤尼(Henry R. Towne)在刚刚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讲,题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程师》。

要追寻管理世纪降临的第一道曙光,不妨将时钟拨回到1886年5月。美国芝加哥,耶鲁制锁公司(Yale Lock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亨利·汤尼(Henry R. Towne)在刚刚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讲,题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程师》。汤尼认为,当今不乏优秀工程师和杰出商务人士,但兼备两种素质的人才则凤毛麟角。他进而说到:“工作管理变得如此之重要且意义深远,也许只有将其归类于现代艺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汤尼的演讲至少从三个方面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第一,唤起了管理意识的初次觉醒:管理因此首次被视为一套可以被研究和改进的实践组合。第二,阐明管理植根于经济学,对当时的听众来说,这意味着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高的效率。第三,启蒙的第一批对象是工程师。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从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到迈克尔·波特,从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到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这些原本研究物质世界的大师都深刻地影响了管理学史。

  汤尼的确抓住了管理的脉搏。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我们所理解的管理真正从概念转为现实,并塑造了今日之世界。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对科学精确的追求为新一代“管理精英”插上了实现梦想的翅膀。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为起点,直到大约1980年结束,那是一个管理主义的黄金时代,管理者的自信达到了历史顶峰,他们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第三阶段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相对低调的时代,管理更加趋向于专业化,更加服从于市场的力量,管理者也更加务实,不再像过去一样热心于公众的利益。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管理被全球认同的时代,一些关键的管理思想获得了广泛的共识,生产效率得到了稳步提升,MBA学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认可,员工待遇取得了普遍的改善。

  美国人和说英语的人统治了管理的早期历史,他们的管理思想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当然例外总是存在的: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曾管理法国最大的采矿公司,1908年,他列举出几大管理原则,其中包括等级管理链,职能的划分以及对规划和制定预算的重视。但他在1916年出版的杰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 Générale)产生的影响力却仅限于法国以内,直到几十年后被翻译成英文,此书才获得应得的重视。尽管全球化让管理思想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但迄今为止,本文描述的大多数事实都发生在美国。

  19世纪最后20年的美国正处于艰难的变革之中,它从一个由小城镇、小企业和农业组成的松散联合体转变为一个由城市、工厂和大公司组成的工业网络,将它们紧密连接到一起的是铁路。地位冉冉上升的中产阶级开始了专业化的进程,标志之一就是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律师协会的建立。此外,中产阶层中还涌现出大量的进步人士,他们开始反对腐败的政治领袖和那些手段卑劣的金融资本家,这些大亨们正终日忙于以强取豪夺的方式整合石油和钢铁等行业。

  一些进步人士宣称,科学蕴含着特殊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体现在生产流程中。弗雷德里克·泰勒显然将自己视为进步人士阵营中的一员(他的拥趸如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和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l)也同意),他曾写道:“最好的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基于定义清晰的法则、规则和原则。”他宣称他的目标是:通过“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更加公平的职责划分”,“为雇主带来最大利益的同时,为每一位雇员带来最大利益”。为了避免读者高估泰勒对工人潜力的尊重,我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他的原意:工人应按照管理层分析并设计的流程工作,以实现最高的效率。本质上,泰勒所作的就是手持一个秒表,详细测量工作中每一个活动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然后将这种标准应用到所有的工人身上。这种“惟一的、最好的方式”能让工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工作量达到人类能力的极限。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正式出版,起初只是一篇论文,巧合的是,泰勒也将论文递交给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自此,长达一个世纪的对“生产中的物”和“生产中的人”之间正确平衡的探求开始了。1923年,英国人奥利佛·谢尔顿(Oliver Sheldon)将之称为“数字人”与“人性人”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塑造了日后的管理思想。

  泰勒不顾一切地追求可量化指标是过于片面的,如果有一部卡通版的管理史,那么它一定会把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视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对立面。实际上,互为补充是对两者关系更准确的描述,证据就是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和同事引领的、极具开创性的霍桑实验。他们和泰勒一样雄心勃勃,想要通过对科学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人与管理层的合作,尽管这里的科学指的是心理学加上少部分的社会学。

  霍桑实验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是在西方电气(Western Electric)公司在伊利诺伊州西塞罗市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虽然后期实验还涉及了其他工厂和公司。该实验从1924年一直延续到1932年。哈佛商学院负责实验的分析工作,包括使用学院的外部实验室,如疲劳实验室(使用该实验室的目的是:如果工人的疲劳是问题所在,如何设计生产流程使得在减少工人疲劳的前提下,依旧保持最大的产量)。霍桑实验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工业领域内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遗憾的是,实验真正的研究成果却被广泛地误读了,因此它值得我们在此费些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