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超越茅台,“寒王上位”!营收暴增43倍,半年狂赚10亿,“中国英伟达”成了?

2025-8-29 9:44:00
  • 超越茅台,“寒王上位”!营收暴增43倍,半年狂赚10亿,“中国英伟达”成了?

超越茅台,“寒王上位”!营收暴增43倍,半年狂赚10亿,“中国英伟达”成了?

热点回顾:股价登顶又回落

8 月 27 日 13:38,寒武纪股价瞬间上冲至约 1462 元,一度超越贵州茅台,短暂成为 A 股“新股王”。

随后快速回落,收盘价报 1327.10 元,“股王”称号大约维持了一分钟左右,市场情绪波动明显。

成绩单超预期:从多年亏损到半年净赚十亿

8 月 26 日晚,寒武纪披露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营收 28.81 亿元,同比(去年同期 0.65 亿元)放大约 43 倍;

归母净利润 10.38 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 5.30 亿元;

扣非净利润 9.13 亿元,经营质量同步改善。

综上,寒武纪迎来成立近十年后的“业绩兑现点”,盈利拐点清晰。

行业对照:英伟达的“示范效应”

生成式 AI 带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热度攀升,硬件板块受资本青睐。

英伟达在 2022 年 8 月约 4000 亿美元市值起步,到 2025 年 8 月 26 日约 4.44 万亿美元,四年接近 11 倍增长;

业绩匹配:

2023 财年营收 269.14 亿美元、净利 97.75 亿美元;

2025 财年营收 1152 亿美元、净利 728.8 亿美元。

在“谁是中国的英伟达”的讨论中,2016 年成立、以云—边—端 AI 芯片研发与设计见长的寒武纪,作为“科创板 AI 芯片第一股”,今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被视作关键里程碑。

业务结构:云端成为绝对引擎

寒武纪主营包含四块:

云端产品线(云端智能芯片与板卡、智能整机);

边缘产品线;

IP 授权与软件;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上半年收入主要由云端驱动:

云端产品实现约 28.7 亿元,占比超 99.6%,表明其在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场景实现大规模放量,交付形态以“板卡”为主。

行业落地进展:

运营商:围绕核心业务场景提供深度优化算力方案,重视稳定性与规模部署表现;

金融:与头部银行、保险、基金等推进大模型训练/推理在典型业务中的适配与上量;

互联网:在大模型与多模态等关键应用中规模化应用,产品力获得验证;

工业与能源:与龙头伙伴在智慧矿山、智慧能源、智能工厂等方向协同,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边缘与 IP/软件业务体量较小,但与云端形成“云—边—端”一体化布局,覆盖多元 AI 计算需求。

研发与生态:软硬协同、平台能力提速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 4.56 亿元,同比增 2.01%;

研发团队 792 人,占比 77.95%,其中硕博约占 80.18%。

架构与指令集: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与指令集迭代,重点优化 NLP 大模型、视频/图像生成大模型及垂直模型训练与推理;

从编程灵活性、易用性、性能、功耗、面积等维度综合提升竞争力。

训练平台(软件生态):

持续投入分布式训练平台,兼容并迭代 DeepSpeed 等主流组件,缩短新模型适配周期;

紧跟 PyTorch 最新版本,支持图融合与算子自动生成,性能显著提升;

强化对 DeepSeek、Qwen、Hunyuan 等模型的支持,重点优化通信—计算并行与 MoE 训练吞吐;

在强化学习方向,新增对主流框架与 Qwen 的支持,精度与性能对齐主流竞品;

完善精度分析与在线性能监控工具,缩短问题定位时间;

在不同芯片产品上验证训练功能,提高跨代通用性。

推理平台:

降低通信延迟、提升并行效率,以 DeepSeek-R1-671B 为代表的大模型推理性能显著增强,部分指标达业界领先;

在视觉生成场景,通过图优化、热点算子量化等,实现性能跃升。

生态与人才:

持续完善开发者生态,支持高校开设基于寒武纪平台的课程,推进产学研协同,夯实长期增长动能。

投资者关注点与风险提示(中性摘取)

业绩高弹性来自云端板卡的规模出货与大模型需求景气;

未来核心变量包括:

行业周期与 AI 投资强度变化;

软硬生态完善速度与主流框架/模型的持续适配;

大客户拓展与行业分布均衡度;

先进工艺供给、成本控制与毛利结构优化;

竞争对手产品迭代与价格策略;

政策、出口与供应链不确定性。

股价短线波动较大,“情绪+预期交易”特征明显,需警惕估值回归与业绩兑现节奏错配的风险。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再根据不同用途生成版本:

新闻快讯/社媒摘要(200–300 字,突出看点与关键数字);

深度研报体文风(加“盈利预测—估值—敏感性分析—风险”框架);

客户/内部简报(要点化、可视化图表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