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港仔机器人集团等伙伴,联合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一万台订单。这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诞生以来数量最大的单笔订单,也意味着这一赛道从“实验室验证”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节点。
天太机器人为何能吃下万台大单?
技术底子厚:公司成立于2014年,长期深耕机器人核心运动单元与运动控制,掌握精密传动、电机、驱动、运控、材料等关键技术,产品高度一体化、性能稳定,拥有两百余项专利,并参与多项国标制定。
供应链拿得稳:从核心零部件、整机设计到装配交付实现全链条贯通,能保证一致性与成本可控,支撑大批量交付。
生态能力强:与网络与算力端伙伴共建“网-云-边-端”一体化平台,支撑多台设备实时协同、远程运维与持续迭代。
从官网产品线来看,天太的“智巧系列(HJ)中空关节”与“智行系列运动单元”是核心件。HJ14、HJ17、HJ20、HJ32等多型号覆盖服务、工业与移动机器人场景:
HJ14 的特点是高度一体化、易用、采用大中空无框力矩电机,动力密度高;
HJ32 在设计理念一致的基础上提供更高规格参数;
“智行系列”则主打 AGV/AMR 等移动底盘运动单元。
值得关注的是,天太计划在 8 月 26 日首发新一代径向与轴向关节模组,并将价格打入“三位数”区间,直指行业成本底线。这对规模化应用的“物料成本结构”与“整机 BOM 优化”影响深远。
订单节奏与落地路径
2025 年完成首代原型开发,首批 3000 台于当年内交付;
2026 年底前完成全部交付,并冲刺 5 万台量产目标。
这一定价与节奏超出行业普遍预期,侧面印证其在工艺成熟度、产线爬坡与质量管理上的整合能力。首批产品优先聚焦“家庭康养”场景,功能包括爬楼辅助、室内自主移动、健康监测与情感陪伴,面向家庭护理与数字生活服务。
三大确定性优势
技术成熟度
自研高效关节模组与运动控制算法,强调稳定与耐久,解决了从“能动”到“能用、耐用、可量产”的跨越。
供应链掌控力
关键零部件自研自制比例高,整机设计—制造—测试闭环完善,生产一致性与交付能力强,成本曲线可控。
生态构建能力
通过与算力、网络伙伴协同,构建可支撑“海量设备实时协同”的底座平台,利于后续软件与服务的持续升级。
对行业的牵引效应
验证规模化商业可行性:客户来自产业一线且触达成本敏感的家庭消费市场,说明产品可靠性与商业模型已被初步市场检验。
产业链加速量产化升级:万台订单将迫使上下游在制程、测试、可靠性、可维护性与供应安全方面全面提速,倒逼“设计—制造—质控”的工业化体系完善。
核心零部件自研趋势增强:天太的低价关节模组释放信号:核心件性价比重构在即。整机厂会加码自研与整合,以降低成本、提升差异化与交付韧性。
竞合格局与代表性案例
优必选、宇树、智元等头部企业已在细分赛道形成技术与量产能力的先发优势。
宇树在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核心器件上高度自研,推出 Unitree Go2-W 轮足平台,配自研 4D 激光雷达 L1,实现 360°×90° 广角感知与 3D 建图。
智元在上海打造量产化人形机器人工厂,自主掌控核心零部件与整机集成测试能力,其灵巧手采用自研 PowerFlow 关节电机,峰值扭矩达 350 Nm,并结合液冷循环以提升持续输出与散热效率。
市场层面,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已超 83 个,合同金额近 3.3 亿元,头部玩家合计占据超六成份额。天太的万台级订单进一步将“概念验证”推至“真实应用”。
家庭康养:率先打开的确定性场景
为什么家庭场景率先起量?
家庭康养是典型高频刚需场景,包含移动辅助、健康监测、陪伴交互、家务协同等明确任务;
安全与长期陪伴诉求明确,且与传感、导航、互动范式的可落地技术高度匹配;
以“服务交付”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可持续优化,便于形成闭环数据与持续升级。
这将带动企业从“硬件性能比拼”转向“场景定义与服务设计”,围绕人机交互体验、家庭数据隐私、长期维护与订阅服务构建新的竞争壁垒。
3—5 年展望:从性能竞赛到“场景定义权”
短期(1—2 年):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康养、商用轻服务与安防巡检中加速落地,围绕可靠性与成本的工程化能力成为分水岭。
中期(3—5 年):家庭场景成为主战场,“谁定义场景、谁掌控服务循环”将决定商业天花板。产业资本、应用生态与标准化接口加速成熟。
参考研判显示,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破万台,2030 年有望迈向数十万台量级。天太此次万台订单,可能成为拉升行业上限、打破既有预测边界的变量之一。
结语
这笔万台级订单不仅以“全球最大单笔”的体量刷新纪录,更以工程化、供应链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实力,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树立了“量产、可靠、可负担”的新标杆。即将发布的三位数价位关节模组,有望进一步打破核心部件成本壁垒,推动整机成本结构重塑;而以家庭康养为代表的明确场景落地,则将行业的竞争重心,从硬件参数的叠加,转向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深度理解与持续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