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为了降低 EMI,厂商有多努力

2025-6-25 9:15:00
  • 经过优化的储能系统电磁干扰(EMI)控制策略

为了降低 EMI,厂商有多努力

经过优化的储能系统电磁干扰(EMI)控制策略

随着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降低电磁干扰(EMI)已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话题。EMI 通常来源于高频开关器件和电流突变,产生的高频噪声不仅会影响系统自身,还可能干扰周边设备的正常运行。若 EMI 水平过高,易引发电池管理系统(BMS)检测失真,导致逆变器控制信号异常,甚至可能触发保护机制,造成设备停机。严重时,EMI 还可能引发电路误动作、高压击穿,带来设备损坏乃至安全隐患。更为关键的是,过量的 EMI 会导致产品无法通过电磁兼容性(EMC)认证,影响其市场准入。

EMI 的典型源头包括储能逆变器、BMS 等系统中使用的快恢复二极管、MOSFET 等高频开关器件。在开关频率达到 30~70kHz 时,元件的反向恢复时间(Trr)及寄生电容的充放电往往会形成尖峰电流和电压,进而造成高频噪声。此外,大电流回路的电流骤变(di/dt)可通过导线或空间耦合提供差模和共模干扰,同时外部环境如电网波动、雷击等也可能经导电路径造成干扰。

应对策略和主流技术

针对 EMI 问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工商业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场景下,企业不断升级技术手段以提升系统可靠性并满足国际标准(如 CISPR 32 Class B)的要求。例如,资料显示,美国德州仪器(TI)在 bq24192 芯片设计中建议尽量缩短信号环路,避免高频电流路径循环,从而减少电磁辐射与高频共振。此外,采用固定开关频率(如 1.5MHz)有助于简化滤波器设计,并提升 EMI 性能。

以 DC-DC 电源管理芯片为代表的核心 IC 产品在储能系统中扮演要角。例如,TI 的 LM25149 提供自适应低频 EMI 抑制方案,在负载超过 40% 时自动启动,兼具 DC 增益 68dB 和 300MHz 单位增益带宽。其结合低频三角形和高频随机调制,能有效降低 150kHz~30MHz 频段的传导发射(降幅约 15dBμV),以及 30MHz~108MHz 频段(降幅约 5dBμV),调制实现 8.2~16.2kHz 范围平滑变化。

国产厂商也在积极布局。例如,南芯科技 SC814xx 系列降压转换器,通过展频技术分散噪声能量,抑制 EMI 峰值,并可通过 RBOOT 管脚灵活调整开关节点频率,避免共振引起的尖峰。元芯半导体推出的 YX2265 Buck-Boost 控制器,不仅采用展频技术,还结合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减少能量波动,间接降低了噪声源头,增强系统稳定。世微 AP2813 双路恒流降压驱动器,则借助平均电流采样,提高电流检测精度,进一步降低系统噪声。

此外,通过主动侦测和滤除低频噪声,实现外部差模输入滤波器的尺寸缩减,可减小约 50% 的滤波器体积,既降低方案成本,也提升空间利用率。采用微调时钟频率和扩展频谱时钟生成器(如瑞萨 Renesas SSCG),可进一步平滑分布 EMI 能量。此外,科学选择开关频率区间(如 1.5~2.1MHz)和优化 PCB 线束布局,均有助于缩短高频回路,有效抑制电磁辐射。

总结

业内普遍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有望超过 30GW,市场对高效低 EMI 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降低 EMI 可以从展频、优化封装、缩短高频路径、增强保护机制到应用自适应控制多管齐下。多家芯片企业正通过整合多项先进技术,持续提高储能系统能效与抗干扰能力,推动行业实现稳定、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份面向行业人士的系统性内容,强调信息真实性、技术细节和行业术语,以确保符合专业阅读习惯。若需做企业宣传、科普解读或进一步定制化,可随时告知,我可协助优化内容风格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