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发布具身智能招聘信息:布局未来人工智能赛道
近日,比亚迪发布了一则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招聘信息,招聘方向为当前备受关注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AI)”领域。此次招聘覆盖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方向,旨在组建具身智能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
什么是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是一种通过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与环境交互,完成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同时能够从经验中学习并实现自适应。其典型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与传统的“被动智能”不同,具身智能强调“主动性”,通过与环境的动态互动,逐步提升智能水平。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Virtue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3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2%。这一领域正吸引全球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
比亚迪的布局与成果
比亚迪早在2022年便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围绕公司规模化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了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这些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工业领域,增强了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
此次招聘信息显示,比亚迪的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将聚焦多个专业方向,包括:
机械类:人形机器人机械设计、双足机器人机械设计、仿生结构设计、轻量化结构设计、精密加工工艺等。
计算机类:现代C++、Linux、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以太网、感知模态交互、具身智能仿真训练等。
比亚迪此次招聘的职位包括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结构工程师、高级仿真工程师、高级机器人工程师等,显示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全面布局。
具身智能的核心要素与未来潜力
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满足三个关键要素:
环境要素:与环境交互,完成物理任务的学习与执行。
本体要素:具备物理实体,能够主动感知、推理、规划和操作。
智能要素:通过搭载大语言模型(LLM)和多模态大模型(LMM),提升智能交互能力。
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突破,具身智能的潜力也在快速释放。例如,OpenAI在2024年发布的o1模型,证明了语言模型具备“人脑慢思考”的能力,为具身智能的推理和决策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应用场景与产业链机遇
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家政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以医疗康养为例,达芬奇手术系统是具身智能的典型案例,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心外科等多个学科,极大提升了手术精度和效率。
具身智能的发展也为软硬件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产业链涵盖:
上游核心零部件:传感器、芯片、电机、减速器等。
中游系统开发与集成:包括运动控制算法、感知算法、认知决策算法等。
下游行业应用:如智能制造、医疗辅助、服务机器人等。
此外,全球科技企业已在具身智能领域推出了大量创新产品。例如,斯坦福大学开发的3D物体生成模型Voxposer、谷歌的RT1和RT2机器人,以及国内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等,均展示了具身智能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结语
具身智能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主动性和自适应能力为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比亚迪的具身智能研发首要目标是服务于汽车和制造业务,但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拓展应用,迈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