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迷信创意的人,一度认为这是一项智商密度比较高的稀缺性能力。
上高中的时候,因为一个同学的父亲在牟其中的南德集团上班,所以经常看到他们的内部刊物《南德视界》,上面经常有些“土豆换飞机”或“炸开喜马拉雅山、引气流改沙漠造绿洲”的创意,当时就感觉这可不是一般的人。
认同好的创意的确可以给人热血沸腾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就是它了,这就是我要的。但是可怕的是,这种感觉对于一个自认有创意的人来说一天可能有好多次,每次都热血沸腾,一天沸腾好几次,心脏就可能有点吃不消。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创意产业,整个社会都在强调脑力劳动的重要性,不禁让人感到,如果自己脑子好用,有创意,就能够在这个社会中高人一等。
但是越深入具象的工作流程,越接地气,就越能度量出创意的功效,它远远不是葵花宝典,可以一招制敌。
经常碰到想创业的朋友,他们会非常兴奋地告诉你让他们为之兴奋的好想法。确实,很多时候当我听完他们的想法时,也常常会热血沸腾。但是当我遇到投资人的时候,他们似乎对想法的淡漠程度远超过我的想象,很多投资人似乎不关注你有多少创意思维,他们甚至会把自己的想法贡献给你,但是要求你是可以把这个想法实现出来的人。也许,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执行力胜过想象力吧。这个世界有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可以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太少了。
事实上,去分析成功的企业,完全依靠创意的公司其实很少,成功的企业在创意外总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我武断地做个判断:创意本身是不值钱的。
那么什么是值钱的呢?把创意变成现实的道路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备选答案。如果能设计好一条路线,可以把一个最微小的创意变成现实,成功应该是早晚的问题。
首先是提出具有可行性创意的能力。完全空想的创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在这条规则下,诸如“如果我们能让中国大部分关注××的人都来我们网站,我们可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怎么怎么盈利”,这类创意往往是没有可行性的。对于百度来说,它可以这样去思考问题,所以它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基于一个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条件来构造自己的商业模式,风险是相当高的。
其次是过滤出最优创意的能力。有可能同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有可能创业时有多个选择,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只能选择一个。遇到这种棘手的问题时,如果能突破重围,找到最优解,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不可忽视的还有积累的能力。如果成功和失败都不进行积累的话,成功可能是偶然的,失败可能是经常的。
经常都有朋友拉着我聊他的创意,有些的确很牛,听得我目瞪口呆,但我还是得诚实地告诉他,现在创业比的不是创意,也不是资源,而是你的团队,我相信VC看中的也是后者。事实上你的想法很可能别人已经想过、做过,但没做好,或者说也有人正在谋划,关键就在于谁更有能耐和执著。
九城朱骏的人生哲学我很敬佩:一个人做成功一件事情用正数表示1,做失败一件事情用负数表示-1,那么人生价值不是0,而是绝对值2。
创意只是天上的云朵,要变成能吃进嘴里的棉花糖,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