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S 振荡器:手机芯片领域的新变革
在苹果最新推出的 iPhone 16e 中,有一个亮点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首次搭载的苹果自研 5G 基带芯片 C1 外,还有一颗来自 SiTime 公司的 MEMS 时钟器件,悄然在手机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时钟器件,大多基于石英晶体谐振器或陶瓷谐振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晶振”。它的工作原理,是巧妙利用压电材料的机械振动,从而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不过,这类晶振属于无源元件,要想正常工作,还得依靠外部振荡电路,像放大器、电阻、电容等都必不可少。虽说晶振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优点,但其体积偏大,而且对温度变化、机械冲击较为敏感,供应链方面也高度依赖特定工艺。
在智能手机的 “小世界” 里,晶振可谓无处不在。在射频模块中,TCXO(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被广泛应用于 GPS、蜂窝通信等射频电路,为这些电路提供高精度时钟信号,像常见的 26MHz 或 38.4MHz,以此来保障无线信号的同步与频率稳定。而手机 SoC 同样离不开晶振,它为芯片提供基准时钟信号,助力芯片有条不紊地协调指令执行和数据传输。然而,石英晶振虽精度高,可由于采用金属 / 陶瓷封装,体积难以缩小,抗冲击性不佳,定制化成本也偏高,这些缺点让它在追求极致轻薄与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发展浪潮中,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MEMS 时钟振荡器崭露头角,成为有望取代传统晶振的 “潜力股”。SiTime 公司 CEO Rajesh Vashist 在近期的公开活动中,正式证实 iPhone 16e 上使用了两颗 SiTime 的 MEMS 时钟振荡器芯片,一颗普通时钟振荡器,还有一颗是 TCXO。
那么,MEMS 振荡器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讲,它是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造的可编程硅振荡器,主要负责生成高精度时钟信号。其内部构造精妙,核心部分是微机械结构,比如静电驱动的悬梁臂,它与电子电路巧妙集成在单颗硅芯片上,成功替代了传统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时,悬梁臂会在静电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振动,进而形成稳定的谐振频率。这谐振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悬梁臂的物理尺寸和材料特性。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可编程倍频技术,它能输出不同的目标频率,这意味着一颗 MEMS 振荡器就能灵活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无需频繁更换硬件,使用起来别提多方便了。
MEMS 振荡器还有个显著优势,它完全基于硅工艺制造,摒弃了传统的金属 / 陶瓷封装。这一改变,不仅让它的抗冲击能力提升了百倍之多,还特别适合微型化封装,简直就是小型消费电子设备的 “绝佳拍档”,iPhone 16e 采用它也就不难理解了。
苹果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 “领头羊”,率先在 iPhone 16e 上应用 MEMS 振荡器,这一举动很可能引发行业跟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或许会迅速跟进,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可能进一步拓展到可穿戴设备、IoT、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毕竟,在智能手机中使用 MEMS 振荡器,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它体积小巧,能为手机内部腾出宝贵空间,手机厂商可以借此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添加更多传感器,或者优化散热设计,推动设备朝着更轻薄的方向发展。就拿近期 OPPO 推出的全球最薄折叠屏手机 Find N5 来说,还有供应链曝光的苹果即将推出的超薄型手机 iPhone 17Air,MEMS 振荡器都有望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实现更轻薄的设计。
当然,MEMS 振荡器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在长期可靠性方面,比如老化率、抗电磁干扰能力等,还需要经过市场的严格检验。但不可否认,其小体积、强抗冲击等特性,对终端消费电子设备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可以预见,随着 MEMS 振荡器的逐渐普及,传统晶振行业或将面临不小的冲击,一场芯片领域的新变革已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