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10:30,英伟达在CES 2025上举办主题演讲,由CEO黄仁勋主讲,展示了多项最新技术成果。这次演讲涵盖了GeForce RTX 50系列、AI大模型、AI机器人、超小型AI超级计算机,以及英伟达终极目标——Grace Blackwell NVLink72巨型芯片等内容。以下为本次演讲的核心信息解读。
RTX 50系列发布:性能与AI技术的全面升级
英伟达正式发布了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包括桌面版和移动版。RTX 50系列显卡定位游戏、内容创作者和AI开发者,凭借强大的性能和AI技术提升,再次刷新GPU性能标杆。
桌面版显卡
RTX 50系列桌面显卡包括RTX 5090、5080、5070Ti和5070四款,售价分别为:
RTX 5090:1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4659元)
RTX 5080:999美元(约合人民币7326元)
RTX 5070Ti:749美元(约合人民币5492元)
RTX 5070:549美元(约合人民币4026元)
RTX 5090作为旗舰显卡,拥有920亿晶体管,支持4000 AI TOPS运算性能,配备GDDR7显存,内存带宽达到1.8TB/秒,着色器性能高达125 Shader TFLOPS。RTX 5080、5070Ti和5070也在CUDA核心、AI性能和光追性能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全系列显卡将于2025年3月正式上市。
移动版显卡
英伟达还推出了RTX 50系列移动版显卡,适用于笔记本电脑。RTX 5090笔记本售价为2899美元(约合人民币21247元),RTX 5070笔记本售价为1299美元(约合人民币9520元)。搭载RTX 50系列的笔记本将于3月起陆续上市。
技术亮点
DLSS 4:RTX 50系列显卡新增Tensor核心,支持最新的DLSS 4技术。DLSS 4引入了Transformer模型架构,支持多帧生成,游戏帧率可提升8倍,同时增强画面细节和分辨率。
光追与AI加速:RTX 50系列显卡升级了光追单元和AI加速器,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渲染任务。
性能对比:相比上一代RTX 4090,RTX 50系列显卡的AI性能提升了3倍,进一步巩固了英伟达在GPU市场的领先地位。
AI大模型与机器人:英伟达的未来布局
黄仁勋在演讲中强调,AI技术正从感知AI向生成式AI、Agentic AI(主动型人工智能)和Physical AI(物理AI)跃进,AI技术的应用将覆盖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英伟达发布了两大AI模型,展示了AI在未来生活中的潜力。
两大AI模型
NVIDIA Llama Nemotron语言模型
分为Nano、Super和Ultra三款,分别面向边缘设备、均衡性能和高精度数据中心应用。
目标是为全球3500万工程师提供编程辅助。
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
业内首个物理世界模型,经过18000万亿次tokens、2200万小时训练。
支持将图像和文本转化为机器人的可操作任务,可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训练等领域。
机器人生态系统
英伟达展示了“机器人军团”,包括智元、宇树、银河通用等公司的AI机器人,展示了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全面布局。
Isaac GR00T:世界首款人形机器人模型。
Omniverse Blueprint:提供机器人开发的全套解决方案。
机器人应用:通过AI模型训练,机器人可实现从物理感知到任务执行的全面升级。
下一代汽车处理器“Thor”
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汽车处理器Thor,计算性能提升20倍,已全面投入生产。Thor面向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极氪汽车已宣布将搭载该芯片。Thor的发布标志着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一步突破。
终极目标:Grace Blackwell NVLink72巨型芯片
黄仁勋在演讲中展示了英伟达的终极目标——Grace Blackwell NVLink72巨型芯片。该芯片将使用72个Blackwell GPU或144个芯片,计算性能达到1.4 ExaFLOPS,拥有130万亿晶体管,性能翻四倍,超越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Project Digits:英伟达还展示了基于Blackwell GPU GB110开发的超小型AI超级计算机,面向边缘计算和小型数据中心应用。
总结
英伟达在CES 2025上的演讲展示了其在GPU、AI和机器人领域的全面布局。RTX 50系列显卡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英伟达在消费级GPU市场的领先地位,而AI大模型和机器人生态系统则展现了英伟达在未来技术中的雄心。以Grace Blackwell NVLink72为目标,英伟达正在推动AI计算领域的不断进化,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