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LED、
想象一下,天黑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书桌上的发光植物来进行阅读,而不是打开一盏灯,这是什么样的体验?
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师在实现这一愿景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工程师将特殊纳米粒子植入到水田芥的叶子中,诱导水田芥发出微光近四个小时。他们相信,通过进一步优化,这种发光植物有一天将足够照亮一个工作空间。BP5778EJ 晶丰明源BP5778EJ,BP5778DJ,BP5778 PWM调光带两路输出LED线性驱动芯片 .
MIT化学工程教授、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迈克尔·斯特拉诺(Michael Strano)表示,他们的设想是制造一棵能够当做台灯使用的植物—不需要接通电源,光源最终来自于作物本身的能量代谢。
研究员称,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提供低强度室内照明,或将树木转变为自供电路灯。
斯特拉诺表示,照明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0%,而植物能够自我修复,拥有自己的能量,而且已经适应了外部环境。他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斯特拉诺实验室开创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叫植物纳米仿生学(Plant nanobionics),旨在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纳米粒子植入植物以赋予植物新的特征。该团队的目标是改造植物来取代由电气装置提供的许多功能。此前,研究员设计了能够监测出爆炸品并将信息传达给智能手机的植物,还设计了能够监测干旱状况的植物。
据悉,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一种使萤火虫发光的酶。为了制造发光植物,MIT团队转向使用这种酶。荧光素酶作用于一种叫荧光素(luciferin)的分子,能够使荧光素发光。另一种叫做辅酶A(co-enzyme A)的分子则可以通过去除可抑制荧光素酶活性的反应副产物来帮助实现发光的过程。
研究团队将这三种成分分别包装在不同类型的纳米粒子载体中。这些纳米粒子全部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the U.S. Food and_Drug Administration)归类为“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的材料制成,可帮助每个成分到达植物的正确部位。纳米粒子还可以防止这些成分达到可能对植物产生毒素的浓度。
BP5778EJ PWM调光带两路输出LED线性驱动芯片 BP5778EJ 封装ESOP-8 PWM调光带两路输出LED线性驱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