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9135 DC-DC非隔离4-40V 1.5A 驱动功率20W 内置MOS 封装TO-252 替代CAM7150 深圳海立辉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380343102 QQ:350948484 联系人:胡生
深圳市海立辉科技有限公司(只做原装正品,长备现货)
清华教授朱宏伟谈“黑金”石墨烯:未来任重道远
他是谁?他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在石墨烯材料领域有近十年的研究,他和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多功能电子皮肤,通过快速变化的器件颜色准确地探测微小的变形刺激。
精彩观点:
1、石墨烯在制备上还有瓶颈,还没有真正稳定、可靠、高质量、高可控的批量制备技术。
2、结构缺陷仍然是目前石墨烯制备中存在的问题,但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缺陷,开发高灵敏多功能柔性传感器。
3、国外很多大企业关注石墨烯,都一定会想着先把前期路铺好,宁可将大量资金投入基础研发,也不会盲目建生产线。但中国企业总是先将架子搭起来,但就是个空架子,都不敢运行,因为没有下游市场。
4、现在石墨烯的问题,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它的应用,石墨烯在电池方面不会是一个突破性的,颠覆性的应用。
5、石墨烯确实有泡沫,鱼龙混杂,但是这个现象是一个东西能走向成熟,最后能应用起来的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
6、今年是是一个很关键的一年,如果真正找不到应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基础研发基本都会退了。
访谈安排在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此时正值学校暑假,但却是朱宏伟最忙碌的时候,唯有这时才能忙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去往朱宏伟教授的办公室途中,会经过2-3个贴有“朱宏伟实验室”的房间,门都开着,有一两个学生在里面忙碌着。
清华大学教授谈“黑金”石墨烯:未来任重道远
在采访之前就听说朱宏伟教授观点非常犀利,对石墨烯研究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果不其然,他会颠覆业界对“黑金”石墨烯的盲目推崇;他会直言,国内很多企业打着石墨烯的幌子浑水摸鱼;他会说,所谓的“用石墨烯制作电容装置几分种就能完成智能手机充电”太过夸张;他认为,国内石墨烯有泡沫很正常,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然存在的现象。
掣肘一:制备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K. Novoselov和A. Geim)费劲地用胶带从石墨上剥离下来了一点石墨烯,由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并被视作“石墨烯之父”,而石墨烯也走入科研界和产业界视野,成为追捧的对象。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甚至被誉为“彻底改变21世纪的黑科技”。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是因为石墨烯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由于碳原子特殊结构的排列导致了石墨烯拥有一些非常神奇的特性:石墨烯不仅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而且有很强的柔韧性;而且拥有高导热性和超快的载流子迁移率。
这些特性随便哪一个被应用都将是颠覆当前产业的技术:比如石墨烯的透明性、导电性和柔性应用在电子器件领域,就可以实现柔性触控屏,手机可以像腕表一样折叠起来;石墨烯的抗渗性和导电性可应用于防护涂层和阻隔膜;石墨烯的柔性、透明性及对多种物理信号的高灵敏度响应可以制成传感器,应用在多功能电子皮肤;也可以用石墨烯做电极材料,提升储能器件的性能。
随便哪一种应用都可以说是颠覆性的革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石墨烯时代将会颠覆硅时代,石墨烯是技术革命前沿。但所谓的“石墨烯时代”其实还很遥远。
“在制备上,我觉得还没有真正稳定、可靠、高质量、高可控的批量制备技术。虽然国内近两年在制备方面有很多突破。”朱宏伟教授表示。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氧化石墨还原法、气相沉积法等。
“虽然制备技术多种多样,但如果获得高晶度、高质量的石墨烯还是有难度。”朱宏伟表示,“材料能够应用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备,只有获得稳定可靠批量的制备技术,才能够实现产业化。其实以前的材料都是这样的模式,不管是钢铁、半导体、塑料、高分子,没有可靠的批量制备技术,基础研究做的再好也都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