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将两年过渡期采购宁德时代LFP电池,新一代Bolt最早2026年上市
多位知情人士称,在与LG新能源于美国本土量产更低成本电池前,通用汽车将从宁德时代采购动力电池,过渡期约两年。《华尔街日报》报道提到,通用计划在2027年前,为新一代雪佛兰Bolt电动车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LFP)电池。
通用方面回应称,美国车企长期依赖海外供货与技术授权获取LFP电池。尽管通用推进自建电池产线,但在当下阶段仍需借助中国的成熟技术,即便意味着承担高关税成本。
LRS授权路径受阻,转向“硬扛关税”直采
早在去年,路透就披露通用与宁德时代讨论技术合作。彼时双方探讨的是以第三方出资在美建厂、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授权与服务的“LRS(License-Royalty-Service)”轻资产模式:宁德时代输出完整知识产权与制造方法论,负责产线建设、供应链搭建与工艺调试,不持股,只收取专利与服务费用。该模式已在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密歇根项目上落地——工厂由福特全资控股,宁德时代提供技术与部分设备。
这一授权合作在美国国内政治环境下遭遇更严格审查,税收补贴资格与国家安全等议题频繁被提及。出于规划节奏与合规不确定性,通用短期内更可能采用从中国直接采购电池的方案。
关税脉冲下的成本测算
过去一年,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关税数次上调与调整:2024年9月实施301关税上调,动力电池税率由7.5%升至25%;2025年2月与3月又各加10%;4月9日以“对等关税”为由广泛加征,动力电池阶段性总税率一度冲至约82.4%;随后5月的日内瓦会谈联合声明使关税有所回落,车用锂电池降至约58.4%,非车用约41%。
即便如此,通用仍计划在堪萨斯州费尔法克斯工厂导入宁德时代LFP电池,支撑定价约3万美元的新Bolt(目标2026年上市)。这背后主要是两点考量:
价格与稳定性:LFP在原材料波动中展现成本韧性。2025年最新报价,LFP电池包均价约0.5元/Wh,低位可至0.4元/Wh。以70kWh电池包粗算,仅电芯/包成本约2.8万元人民币。即使叠加高关税,整车项目仍可在可接受区间内实现盈利。第三方机构Telemetry亦判断该车型具备盈利可能。
技术成熟度:宁德时代在LFP材料与结构设计上持续迭代,通过阳极降锂消耗、阴极钝化与仿生自修复电解液等路径,提升安全性与循环寿命;并推出兼顾长续航与4C快充特性的LFP产品,改善用户充电与续航体验。
与LG的新体系电池:潜力与不确定性并存
通用的中长期方向仍在本土化与新化学体系。2025年5月,通用与LG宣布联合开发富锂锰(LMR)电池,面向卡车与SUV等大电量车型。按材料理论,LMR正极比容量可达约250–300 mAh/g,高于当前主流三元与LFP;叠加高工作电压,系统能量密度有望迈过400 Wh/kg,甚至逼近500 Wh/kg。同时,该体系可大幅压低钴用量甚至无钴化,而锰资源丰富,有利于规模化后的成本曲线。
但LMR的商业化仍有关键难点: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晶体不可逆相变与电压衰减,早期寿命问题需靠掺杂、包覆与工艺协同来化解。目前整体仍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的爬坡阶段。要在北美快速导入量产,还需要配套的本土材料、设备、制造与质量体系协同成熟。
两年窗口期的战略意义
从策略上看,通用通过“硬扛关税+引入成熟LFP”来保证产品节奏与利润下限,同时为与LG合作的LMR路线赢得技术与产线爬坡时间;宁德时代则以灵活的授权模式或直接供货,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中增强存在感。即使地缘与关税波动加剧,中国电池技术的成本/性能组合仍具吸引力,足以支撑车企在入门与走量车型上实现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结语
在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再平衡中,通用的“过渡采购+本土化研发”并举策略,反映了车企在技术成熟度、政策不确定性与财务目标之间的现实权衡。短期看,LFP确保了产品落地与性价比;中期看,LMR若在寿命与稳定性上取得突破,将可能重绘北美中高端电动车的电池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