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英伟达重磅杀入Arm AI PC,N1X芯片跑分曝光!结果比较意外

2025-3-5 9:22:00
  • 从信息时代迈向AI时代,英伟达如何再次起舞?

英伟达重磅杀入Arm AI PC,N1X芯片跑分曝光!结果比较意外

从信息时代迈向AI时代,英伟达如何再次起舞?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AI时代,英伟达无疑成为了这一浪潮中的最大“卖铲人”。凭借GPU在AI训练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英伟达不仅将公司市值推向全球第一,更是让AI大模型的开发者们视其GPU为标配,牢牢确立了“AI基建供应商”的地位。

然而,随着AI初期的高速发展逐渐趋于平缓,加之市场逐步饱和,英伟达的增长速度也显现出疲态。面对AI芯片领域的竞争加剧以及下游客户的自研趋势,英伟达这头“大象”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近期与联发科的合作,或许是英伟达试图突破现状的重要一步。

英伟达新品频发:从AI PC开始突围

近期,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推出的新品频频引发行业关注。其中,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NVIDIA N1X成为焦点之一。尽管在性能测试平台Geekbench上的跑分表现并不理想,但这款芯片的潜力仍然值得期待。

根据测试数据,N1X单核得分为1169,多核得分为2417。相比之下,苹果成熟的M4芯片单核得分高达3831,多核更是达到15044,性能差距显而易见。然而,细究测试情况可发现,当前的N1X工程样机仅启用了双核双线程配置,且运行频率为3.2GHz,显然仍处于开发初期,性能尚未完全释放。

此外,N1X的目标市场并非苹果的封闭生态,而是Windows on Arm体系,与高通骁龙X系列展开竞争。英伟达计划在2025年推出正式版N1X,并预计在第四季度出货300万颗芯片,到2026年推出更主流的N1版本,目标出货量达到1300万颗。显然,英伟达对这款芯片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而在另一边,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的AI超级计算机芯片GB10则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GB10结合了英伟达的Blackwell GPU和Grace CPU,支持运行超过200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并通过两台设备的叠加处理能力可扩展至4050亿参数。该芯片已经获得终端客户的追单,预计将在下半年大规模出货。

GB10是英伟达Project DIGITS紧凑型超算的核心组件,主要面向需要本地化高性能AI算力的企业用户,覆盖生成式AI、实时渲染、复杂数据分析等领域。凭借强大的性能、紧凑的设计和相对亲民的价格,GB10为AI开发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通过N1X和GB10的双线布局,英伟达已经初步完成了在AI PC领域的卡位,并展现出在消费级市场突围的野心。

英伟达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在AI训练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英伟达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今年2月26日,英伟达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尽管营收好于市场预期,但同比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核心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速也创下四季度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和外部压力也在加剧。AI行业逐步从“堆算力”转向“优化算法”,对硬件的需求增速放缓。微软等大客户被曝计划削减数据中心规模,并加速开发自研AI芯片,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此外,英特尔、AMD等竞争对手也在AI芯片领域加速布局,英特尔凭借其Xeon处理器和FPGA技术逐步抢占AI推理市场,而AMD则通过EPYC处理器和Radeon Instinct GPU在AI训练领域对英伟达发起挑战。

技术方面,英伟达依赖的硅基材料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台积电的制程技术也面临瓶颈。通过堆叠晶体管提升性能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带来了巨大的功耗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成为英伟达向上突破的关键障碍。

英伟达与联发科的合作:双赢布局

面对上述挑战,英伟达选择与联发科合作,重新聚焦消费级市场。早在2021年,英伟达CEO黄仁勋便提出与联发科联手开发基于Chromium和Linux平台的设备。如今,这一合作进一步延伸至AI PC领域。

联发科在SoC整合能力、低功耗优化经验、供应链管理以及终端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借助联发科的能力,英伟达能够快速进入AI PC市场,并与高通的骁龙X系列、英特尔和AMD的x86架构展开竞争。

从市场前景看,AI PC的增长潜力巨大。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达到48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18%。到2025年,AI PC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台,占总出货量的40%。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5亿台,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英伟达与联发科的合作无疑瞄准了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

对于联发科来说,仅N1X芯片的出货量若能达到2026年预计的1300万颗,便可带来约20亿美元的营收,占其2026年总营收的8%。此外,通过与英伟达的合作,联发科引入了GPU IP,补足了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短板,并提升了品牌价值。

AI PC只是开始,英伟达的未来如何?

英伟达在消费级市场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6年,英伟达便推出了GoForce 5500“手机显卡”,并于2007年发布Tegra手机处理器。然而,由于能效比不佳和系统适配问题,Tegra系列最终退出了移动市场,英伟达也将重心转向高性能计算领域。

如今,英伟达与联发科的合作标志着其回归消费级市场的尝试。通过AI PC切入市场,英伟达不仅可以借助Windows生态快速推进产品落地,还能进一步探索AI手机、AI平板等新领域。然而,如何解决ARM架构在移动端的适配问题,仍是英伟达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结语

英伟达作为AI时代的领军者,在训练领域已无可替代,但在推理和消费级市场仍需进一步发力。通过与联发科的合作,英伟达不仅有望在AI PC市场完成突围,还可能为其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然而,面对技术瓶颈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英伟达能否再次起舞,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