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LED新闻

反思照明设计界2014年发展 探索2015年LED行业趋势

2015-1-23 9:41:00
  • 反思照明设计界2014年发展 探索2015年LED行业趋势

2014年,LED照明行业的挣扎与动荡,对一直处于“走光”中的照明设计师们来说,个中辛酸与体味,他们或许会感受最深。回顾已经走过的2014年,照明设计师们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有哪些?关于个人品牌打造、照明设计人才培养、照明设计项目打造的关键因素方面,他们如何解读?2014年最受欢迎的照明设计作品有哪些?对于2015年的照明设计行业,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预测与期许呢?

嘉宾:

王伟东江苏宏洁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书强福州市通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张先军上海德奕灯光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周橙辉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照明设计师

李胜辉广州元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江海洋福州市通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高级照明设计师

2014照明设计关键词:共生——变革——跨界

问:回顾2014年,照明设计界有哪些焦点事件让您印象深刻?对这些事件您有何看法?

周橙辉:2014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由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共同主办的“共生—中国灯具特造设计交易展”。此次活动紧紧贴合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充分给予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特权,完全把握设计方向。现场的LED产品和效果都非常有新意,例如胡汉华的LED灯具作品——DNA,从一个简单的结构开始,可以延伸出多种不同的造型,作品带有浓郁的随性、自然色彩。

李胜辉:2014年,国际照明界最引人注目的应是三位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荣获蓝光LED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蓝光LED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白色光源发光技术,提供更高光效更长寿命的日常灯具,减少了能源消耗。

江海洋:2014年整个照明设计界发起了一场“跨界”热,大家纷纷走出照明设计的狭小圈子,通过不同的发声渠道和媒体与设计的上下游进行对话和联系。它将照明设计本身就是艺术设计的一种,同时作为视觉设计的一个环节成为城市美学意义上的关键点,城市美学就不能离开城市光环境的建设。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休戚相关,这里面没有什么前后之别,高低之分,照明设计师甚至在所有的设计链条中承担的责任更重,更伟大,因为——“光是一切现象的本质”。

点评:照明设计师对作品及照明技术变革层面和跨界设计理念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了设计师们正在不断吸纳更多新知识来丰富和“武装”自身,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虽然在访谈中有些照明设计师对目前行业的发展风气有些批判,但那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情感,大家做出好设计的目的是一致的。

关于设计师个人品牌打造:平台多,也要善于自我修炼

问:您对目前照明设计界的个人品牌打造和照明设计人才培养有哪些见解?

张先军:有不少设计师通过照明设计大赛、培训、沙龙等形式进行个人品牌打造,这些形式也是品牌打造的必要手段之一。好的持久的品牌打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大多真正做照明设计的设计师目前可能都不太具备这些条件。

照明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想从事照明设计的新人,建议可以到真正专业的照明设计公司、设备厂家、工程公司锻炼“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周橙辉:从现阶段来看,整个照明行业的比赛、培训、沙龙都特别多,各式各样的都有。不论是从个人设计品牌推广还是设计人才的培养都需有明确方向和选择性的参与,从一个特定的方向去努力,去汲取养分,万万不可在活动中迷失了方向。

李胜辉:近年来,照明设计培训像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在我看来,更注重照明设计的专业性,希望更多高校开设这方面的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照明设计大赛,照明设计沙龙的举行,能让更多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去了解照明设计,推动照明设计。

江海洋: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全面的人才,设计大师的诞生同样需要在学识和技能上融贯古今,甚至是艺术和技术并行。如照明界大师周炼老师,早年学习雕塑和室内设计,为自身打下了坚实的艺术涵养,后来从业照明设计,专注于光学工程和材料学技术。通过这样的全面积累,奠定了其作为全球性设计大师的基础。

今天的照明设计行业并不缺少行业交流和技能培训,但是交流的实质和培训的目的却出现了大的偏差。照明作为一项融合光源学、光学设计、电气原理、艺术构成、建筑常识、规划原则等学科的多门类综合学科,自然需要在诸多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但我们见到的照明论坛或者沙龙,多数以扩展行业交际人脉为主,以实质性的设计交流为辅,这和当下社会变革期的浮躁是一致的。

点评:在室内设计界,不乏在个人品牌打造上颇具心得和成功的设计师,对于照明设计行业而言,起步晚及设计大环境的滞后,造成照明行业人才荒现象较为严峻。

照明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融合会为照明设计师个人品牌的打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面对如此多的交流和展现的“舞台”,如何借助平台成就和完善自我,相信已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关于照明产品选材与设计要点:多元、舒适、特色、个性

年度业主受欢迎产品:特有的、个性化的、洗墙灯、外形美观和造型小巧的LED灯具。

年度照明设计项目打造最重要的因素:多元融合、尊重建筑、适宜和舒适。

问:在您的项目中,2014年有哪些类型灯具产品比较受业主欢迎?在您看来要做好一个照明设计项目,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先军:在夜景设计方面业主往往并不关心使用的灯具,当然以装饰为主的灯具除外。他们最关注的是效果与价格,以装饰性为主的灯具我们一般根据项目情况非标设计或对标准品进行改造设计,特有的、个性化的灯具业主一般都比较喜欢。其他以实现效果为主的灯具业主一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最后设计与实施效果及总造价。所以这类灯具产品业主受欢迎的产品就转化成设计师或工程商受欢迎的产品了。

在以实现效果为主的产品中依然是那些常规灯具比较受欢迎,现阶段业主大都首选LED。对于灯具产品设计师关心的是功能技术参数、与项目结构的融合度、质量、品牌等,但部分业主及工程商往往更关心价格,哪怕牺牲一些效果。

要做好一个照明设计项目个人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融合”。较多人说“照明设计=技术+艺术或文化”,个人认为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该是它们之间的“融合”,并且“融合”是关键,照明设计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融合”上。如技术之间的融合、艺术或文化之间的融合、技术与艺术或文化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各方良好合作及意见的融合等,目前国内在创新方面还有挺大的差距。

周橙辉:在室外照明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是洗墙灯。在加载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灰度和色彩变化来达到加强建筑层次感的作用。

要做好一个照明设计,需要从设计的本源出发,用理性思路分析建筑特质,用感性的情感抒发光的哲理。理性在先,感性在后才能把光与建筑进行和谐的融合,而不是将建筑与灯光剥离开来,强附上去。

李胜辉:外形美观,造型小巧更利于灯具隐藏,控光精确,配件丰富(如防眩配件,光学玻璃配件等)的LED灯具比较受业主欢迎。其实一个好的照明设计项目,应是在多方沟通和配合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照明应是建筑的一部分,投资方和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在建筑方案、室内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照明设计的切入,让照明与建筑融为一体,让光体现建筑结构与空间艺术。

江海洋:照明设计和建筑设计同是“场所设计”,大家对照明观感有几点共通:合理、正确、舒适。我们谈项目设计,首先是要做对项目,将项目的投资、业主需求、周边环境变化、地域特征、设计文化、投资预算、运营预测、后期项目管理等环节整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文创设计,其中视觉设计只是项目运作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说,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其一是做对项目,梳理好项目的各种情况,各得其所;其二是重视在项目中生活的人的感受,以适宜和舒适作为第一设计标准。

点评:要打造一个好的设计项目,好的照明产品应和好的设计并重。对此如何选材及说服并满足业主的需求,当中的“融合”就显得意味深长。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技术的发展,照明产品在与建筑的融合、光效提升、舒适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良,设计师们发挥起来也就有了更多的武器可利用。

关于2014年行业总结:立足长久、抱团发展

问:请对2014年照明工程行业发展进行关键词总结。

王伟东:2014年,照明工程行业体现出了稳步前进的发展态势。应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对夜生活环境质量上的需求,促使了相关政策、规定的出台,规范了照明工程的质量,最终营造出了更为绚丽多彩的夜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当中有几个关键词:审视自身,市场定位,立足长久,抱团发展。

张书强:2014年对于我们来讲有六个字总结:“专业、专注、坚持”。2014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中国地产行业的低迷,许多建设项目停滞甚至取消,整个照明行业陷入低谷,我省照明行业基本也是相同的趋势。2015年随着福建的自贸区确定以及2015年青运会的召开,我省夜景工程建设将进入一个小高潮。福建的城市夜景照明已经过三轮建设,大多数客户基本上对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意识,相信以后精品项目会越来越多。

关于2015年行业趋势预测:平稳成熟、细分市场

问:对于2015年的照明设计潮流和行情发展,您有哪些预测或看法?(请从流行灯具款式、设计标准等角度分析)

王伟东:2015年,照明行业将继续稳步发展,主要原因体现在社会消费形态上的逐步提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夜生活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等方面。在这样的不可逆形式下,加上国家对照明行业政策上的支持,也将成就2015年照明行业的总体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生产厂家、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紧随其发展脚步,将成为每个公司的首要目标。

不同的城市定位、文化氛围、发展需要,对照明需求类型与需求量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对于苏州来说,其建筑特色为“粉墙黛瓦”,在设计上则考虑其建筑整体性,处理手法上各不相同,但其设计思想是相同的,那就是“见光不见灯”。如何做到“见光不见灯”?那么就需要从灯具的形态与安装位置方面来考虑。比如说:1.屋面照明。在两三年前,在“黛瓦”铺装上,竖起一个个方块状灯具,夜间形成一团一团的光斑,注定破坏“黛瓦”的视觉效果。而现在,多数建筑照明改造,使用了条形灯具,其在视觉效果上极大地减少了白天视觉的不协调,也在夜间体现了“黛瓦”的形态。2.墙面照明。与屋面照明相同,墙面照明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见光不见灯”,但在相应照度、配光曲线要求上相对有所提高,因此,可控性强的条形灯具,在照明工程中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张先军:2015年照明设计潮流大多还是会学习或模仿发达国家,各种灯光秀的泛滥可能依然持续。城市夜景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可能数量会减少,品质会逐步提高。室内照明LED产品与智能控制的设计应用将进一步扩大。装饰性灯具款式依然以非标设计为主,功能性灯具整体品质应会有所提高。认可度较高的红点奖、IF奖、IDEA奖的产品设计都把功能创新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美观度。行业学会等对设计标准的更新、推广及监督的加强会使整个行业往良性方向发展。

另外,“蓝光之父”中村修二预计激光照明将来会取代LED照明。蓝光LED存在“光效下降”问题,越是高亮度,就越难提高效率,而激光器不存在这一问题,与LED照明相比,激光照明可实现非常高的效率。

周橙辉:现在照明设计越来越趋于一种理性化,这也是行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正常表现。前期的疯狂已经过去,一些项目和业主也回归到本源上来,讲究理性照明和适度的感情诉求,不为了LED而做LED。慢慢冷静下来的LED照明行业也趋于平稳和成熟。

李胜辉:随着照明行业的发展,小功率,小尺寸,多种可选配件,高光效灯具将越来越受设计师的欢迎,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江海洋:照明设计将更重视设计的人性化及照明的合理性。照明灯具将更强调灯具的设计感,在外观上强调和环境的融合与协调。灯具的配光将越来越专业,厂家更会进一步和设计师做配合,根据设计的需求去设计光的输出与配比。同时将会出现更多的针对不同场所和建筑结构的专用灯具,比如针对古建筑上很多细节的灯具设计,有专门打额枋的光,有专门打匾牌的光,有专门照射浮雕花纹的光,诸如此类。这说明灯具的细化生产将越来越深入。而照明设计手法的创新来自于灯具的创新,从而带动照明设计观念的创新,这是一脉相承的事情。

  点评:往往,成功的项目始于光,也止于光,如何运用最少的照明设备营造出最理想的灯光效果,可谓是所有照明设计师的追求,虽然大多数现实项目中都因各种原因而呈现出“灯具堆积”的现象。在2015年,随着LED技术的提升和品质应用要求的提高,我们相信,行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