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DTMF编译码器开发试验电路图

2013-10-28 0:05:00
  •   dtmf(双音频)编译码技术普遍用于程控电话系统,由于其功耗低、抗噪扰性能好、外围元件少,可与各种载体配用。码容量大,可自动控制也可键盘控制,能方便地与各类传感器接口,输出可通过数码管显示,也可驱动光耦合器、继电器及可控硅等,因此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遥控遥测、家

dtmf(双音频)编译码技术普遍用于程控电话系统,由于其功耗低、抗噪扰性能好、外围元件少,可与各种载体配用。码容量大,可自动控制也可键盘控制,能方便地与各类传感器接口,输出可通过数码管显示,也可驱动光耦合器、继电器及可控硅等,因此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遥控遥测、家电自动控制、舞台灯光、集群报警、多路寻呼等技术领域。本文介绍的dtmf开发试验电路,分别提供多种编码和译码方法,可供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及业余电子爱好者参考。 编码电路 电路如图1,ic1为dtmf编码器mk5087,也可使用如tp5087、mt5092、um9559、s5101l、csc5089、cic9187等。r1~r4、c1~c4为行、列线,外接4×4标准矩阵键盘。⑦、⑧脚外接陶瓷谐振器,产生3.58mhz时钟信号。芯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静态电流仅为3~5μa,只有在有键按下时才起振工作,②、⑩脚(未画出)为静音信号互补输出端,按键时⑩脚输出变1,②脚输出变0,可驱动外接led燃亮,指示编码状态。编码信号由{16}脚串行输出,可通过各种载体(如导线、无线射频、有线载波、红外、超声等)向外发送。 用以构成dtmf编码信号的有低频组和高频组各4个音频信号,编码时采用8中取2的方式,从高、低频组中各取一个音频信号复合而成(或称双音频),用以代表0~9十个数字和其它六个功能码。按键时,对应选中某行线和某列线,也就确定了哪两个音频信号进行组合,经片内高、低频组各自的d/a转换器变成正弦波,再经加法器混合相加后,由ram(随机存储器,可保存最后一次编码)转存并由{16}脚输出串行编码信息。 编码方式可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编码可直接从键盘上输入16种指令,适合数字寻呼。自动编码时可按动s1,使ic4(cd4011)组成的振荡器起振(f=1/1.5r3?c3),产生10hz的时钟脉冲供ic3(cd4017)计数,其y1~y4依次输出的正脉冲控制ic2(cd4066)中的4个模拟电子开关按顺序导通。由于电子开关接不同的行、列线,开关导通时相当于按下不同的键码,从而产生dtmf编码,并且4位码是连续的,图示连接方法的4位编码为“2886”。此外,还有两种自动编码方法:一是去掉ic3、ic4不用,利用传感器输出的高电平控制ic2中的电子开关导通(电子开关最多使用16个)来产生编码;利用编码器内部ram存储最后一次编码的功能(应使用后备电源),事先从键盘输入编码(最大字长可达18位),然后通过传感器或其他电路控制重拨号键(本芯片为“#”键)接通,产生预先设置的编码。这样,虽然键盘上只有16个键,但产生的码容量却大得惊人(若仅使用数字键,可产生18个9相连这样大的码)。 译码电路电路如图2,ic5(yn9101)为dtmf译码器,也可以用tc35304、tc35305、204p、h204、yn9102、mt8870等代替。{7}脚是dtmf信号输入端,{5}脚为内部定时器启动控制端,{3}脚是输出控制端,{6}脚是时钟控制端,{9}、{10}脚为振荡端,d4~d1是译码数据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为4位二进制码。{12}脚为译码有效输出端,每次在d4~d1将数据送上总线时,{12}脚输出一正脉冲,作为译码成功标志,为ic6(cd4017)提供计数信号。 ic5的d4~d1译码输出信号有两种主要用途:一是ic6的y1~y4输出脉冲经ic7(cd4011)反相后,分别控制ic8~ic11(cd4511)对出现在数据线上的二进制码0000~1001进行七段译码,并由数码管sm1~sm4显示数字,实现数字寻呼;二是利用4-16线译码器ic12(正逻辑cd4514,亦可用负逻辑cd4515等)对d4~d1端的数据直接进行译码,使其y1~y15、y0输出与16个键码一一对应,作16通道遥控。若用16选1模拟电子开关代替cd4514,则可进行16通道巡回检测或控制。 来源: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