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隧道二极管的脉冲电路,结构简单,变化速度快,功耗小,因此在高速脉冲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用隧道二极管构成双稳电路,单稳电路,多谐振荡电路,以及用作整形和分频电路等。
一、隧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参数
隧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见图一(a)]是一条s型特性曲线。曲线中最大电流点p,称为峰点;最小电流点v,称为谷点,隧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峰点电压up,约几十毫伏,谷点电压uv,约几百毫伏
(2)峰点电流ipi,约几毫安,谷点电流iv约几百微安
(3)峰谷电流比,约为5-6,越大越好
(4)谷点电容cv,几微法至几十微法,越小越好,国产2bs4a:up=80毫伏,ip=4毫安,峰谷电流比≥5,cv=10~15微法,uv=280毫伏。
图一、隧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图一(b)是常用的隧道二极管脉冲电路,若选取r、e的不同数值,可作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直流负载线:
负载线ⅰ图一(a)与伏安特性交于低压正阻区a点,它是稳定点,用于构成单稳电路。
负载线ⅱ与伏安特性相交于负阻区的b点,它是不稳定点,用于构成多谐振荡电路。
负载线ⅲ与伏安特性交于c、d、e三点,c、e为稳定点,d为不稳定点,用于构成双稳电路,因此,选取不同的静态工作点负载线,就可获得不同类型的脉冲电路。
二、隧道二极管单稳态电路
图2、隧道二极管单稳态电路
图2(a)是单稳态是路,若调节电位器r1,使由r1//r2及r2e/(r1+r2)作出的负载线i处于低压正阻区内,其静态工作点q是稳定点(图2(b),这时若无触发脉冲作用,电路处于稳定状态。但在触发脉冲us作用下,负载线从i移至ii,由于隧道不能停留在负阻区,及电感不允许电流突变,所以当电流i增至峰点电流时,就发生如下的恒流跃变:
各点变化的电压组成的输出波形如图2(c)所示,脉冲宽度为:
ts=(l/rσ)in[(et-ivrσ)/(et-iprσ)](适用于工作在特性曲线低压段)
式中:rσ=rt+r1//r2,rt=up/ip
et=e[r2/(r1+r2)
l≈ufts/2(ip-iv)
脉冲前沿:tr≈cs[(uv-ua)/iv]
cs为隧道二极管的结电容和分布电容
三、隧道二极管多谐振荡电路
图三、隧道二极管谐振荡器
图三(a)为自激多谐振荡电路。静态工作点q置于负阻区(见图3(b))。当接通电源后,电流i从零开始增至峰点电流,ipo但由于静态点不稳点,加上电感不允许电流突变,所以电流增至ip后,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产生了快速的矩形脉冲[见图3(c)]。其参数如下:
脉冲宽度:t1≈(l/rσ)in[(uf-et+iprσ1)/(uv-et+ivrσ1)]
脉冲间隔:t2≈(l/rσ2)in[(et-ivrσ2)/et-iprσ2)]
式中:rσ1=r1//r2+(uf-uv)/(ip-iv)
rσ2=r1//r2+(up/ip),et=e[r2/(r1+r2)]
四、隧道二极管双稳态电路
图4(a)为双稳态电路,它有两个稳定的静态点q1及q3和一个不稳定点q2(见图4(b))。当接通电源后,电流增至iq1就稳定下来。设触发脉冲u2经过rs及c1作用于隧道二极管。若幅度足够大,就能把负载线推至p点外[虚线①,又由于电感存在,从p点恒流跃变至f点,再从f→q3(当正尖脉冲消失后,负载线回至实线位置)接着,负尖脉冲又把负载线推至左边(虚线②),开始恒流跃变:即从v→m→q1。随着正、负尖脉冲的交替作用,产生了周期的矩形波(见图4(c)
图4、隧道二极管双稳态电路
五、隧道二极管与晶体管的组合使用
国产的隧道二极管全都是锗材料做成的,其峰值电压约为0.25伏左右,若这种锗的遂道二极管要与硅晶体管并联使用时,则遂道二极管bg2要串接反向二极管bg1(同了图5(a),反向二极管是一种变种的隧道二极管,其峰点电流特别小,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似,但反向电压作用时,电流急剧增加,温度特性十分稳定。
图5、隧道二极管整形电路
从图5(b)可见,反向二极管与隧道二极管串接后,其组合特性:在电压较低时由反向二极管决定:在电压较高时,与硅晶体管的正向特性类似,两者之间又存在负阻区,若按图5(b)设置静态点q1,当a为低平电平时,b为高电平(0.8伏),bg3导通,集电极电压uc3=3伏。bg4的射极输出端uo为零伏低电平,当a点为负电平um时,负载线向左转移,很快地进入另一稳定点q3。uq3低于bg3的载止电压,故bg3载止,输出,输出uo为高电平,约18伏左右。一旦当a点回到零平时,负载线回到右边,工作点从q3→p→f→q1点,输出uo又迅速回到零电平,由于隧道二极管的变化速度特别快,所以输出脉冲的前后沿很陡。晶体管示波器常用隧道二极管]作整形电路。 来源:s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