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管前级中marantz7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玩电子管的发烧友没有听过marantz7的大名者,相信已经极少。在50年代末推出的marantz7主线路如图4,电路中,v1、v2用作电压放大,v3接成阴极跟随器作为信号缓冲,它的作用相当于用npn管接成射随器,其电路最在特色就是整体环路反馈设计,这是marantz7成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由于它为了防止高频自激,在v1和v2之间接上一个22pf电容,构成高频局部反馈降低高频放大倍数,同时输出端接一个三极阴一阴型负反馈网络,这个网络高频高阻抗十分三极阴一阴型负反馈网络,这个网络高频高阻抗十分小(约在20千欧以下),这种设计疑对v3构成相当大负担。
高频开环增益不够、负反馈对高频失真的改善也并不理想,但奇怪的是发烧界对marantz7的音效印象还不错。这个制作中,v1、v2、v3笔者先是采用北京生产的出口管12ax7,但负反馈网络改接到第二级见图4之虚线部分,并取消防自激的c*22pf电容,这样可有效改善失真。12ax7属于高u管,放大倍数很大,但其内阻也较大,v3采用12ax7时似乎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曾用美国的5751、12au7代换过,此时高频有所改善,动态更大,音场的稳定性更好一些,用12au7作阴极输出时,胆味相12ax7和5751少一些。12au7可用6n10或ecc82代替,东芝的5963音效也有一定素质,它们的管脚是一样的,灯丝可采用6.3v或12.6v供电,在本机中采用交流6.3v供电。
marantz7的分析力与高低频伸延度不见得十分出色,特别与当代最出色的电子管前级如matisse refernce,audio research referance 1,convergent sl-1等相比时这些不足会时隐时现,但marantz7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那种难以言传的中频音色美,我认为它的音色还是偏向阳光类型,能将音乐中的光辉以及力感发挥无遗,重播铜管乐时,乐器的“亮度”十足,播放弦乐时,琴声也柔韧有质感,人声更是感情丰富。
笔者这个改装过的marantz7线路音效评价颇高(v1、v2用5751,v3用amperexr的12au7),音色柔美顺滑,质感浓烈,高低频重放的表现尚可称得上一流,有一定的延伸度和力度感,但中频更佳,与两级6sn7负反馈放大线路相比,marantz7线路更胜一筹。如果v1、v2都采用德律风根的ecc803s,v3也用德律风根ecc802c的话,我相信这个marantz7能让自己不想再用其他前级。
来源: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