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公司2023年研发榜出炉!11家企业研发支出超10亿,最高人均年薪超90万元

2024-5-21 9:09:00
  • 芯片设计公司2023年研发榜出炉!11家企业研发支出超10亿,最高人均年薪超90万元

芯片设计公司2023年研发榜出炉!11家企业研发支出超10亿,最高人均年薪超90万元

下行周期的影响,去年美光、高通、英特尔、三星电子等国际半导体大厂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员,不少都波及到了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是半导体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主要执行者,它们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半导体行业中,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是公司保持领先地位、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那国内半导体企业去年在研发方面的表现如何呢?电子发烧友网针对设计领域的上市公司整理了研发人员的变动、研发人均薪酬、研发投入等情况,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2023年芯片设计领域企业研发人员排名

在上述表格中,电子发烧友网整理52家半导体设计上市公司的研发情况。在研发人员规模方面,研发团队人员1000以上的有12家企业、500人至1000人的有14家、300人至500人的也有15家、研发团队在300人以下的有11家企业。

研发团队在千人以上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主要有纳思达、四维图新、韦尔股份、海光信息、晶辰股份、紫光国微、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复旦微电、翱捷科技、卓胜微、圣邦股份。

其中,2023年纳思达以4861名研发人员排在首位,研发团队规模是排名第二四维图新的一倍。纳思达是打印行业的超级大型半导体企业,在打印机芯片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国内打印机行业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芯片的痛点,降低了国内打印机行业的成本。

纳思达研发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包括何新超、汪东颖、庞江华、汪栋杰等。其中何新超先生成功打破了美、日、韩近30年的市场垄断及技术壁垒,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台黑白激光打印机。此后,他还带领团队不断研发,推出了奔图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小型化一体机和中速智能化一体机,产品远销国内外。

2023年纳思达打印机业务整体出货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份额中排名第四。其中,奔图激光打印机业务全球出货量增速引领行业,利盟激光打印机在全球中高端激光打印机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也位居行业前列。

研发团队排名第二的是四维图新,2023年研发人员达2318名。这是一家领先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智云、智舱、智驾、智芯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四维图新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图像语义分割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排名第三的韦尔股份,2023年研发人员同样超过两千名,达2053名。2023年韦尔股份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韦尔股份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率先实现背照式技术的商业化,以及PureCel® Plus-S晶片堆叠技术的研发和量产。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规模持续大幅增长,2024年一季度韦尔股份利润暴涨25倍。

艾为电子、四维图新、寒武纪研发人员减少幅度超20%

根据统计的结果,这56家半导体设计公司中,2023年研发人员出现减少的企业有12家,包括富满微、明微电子、韦尔股份、唯捷创芯、全志科技、思特威、国民技术、中微半导、汇顶科技、艾为电子、四维图新、寒武纪。其中艾为电子、四维图新和寒武纪在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减少均超20%。

AI芯片公司寒武纪减员最为严重,曾在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高达1205名,而2023年寒武纪将研发团队缩减至752名,同比减少37.59%。

早在2023年4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寒武纪的子公司行歌科技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并暂停了新项目的研发。行歌科技是寒武纪专注于车载智能芯片的子公司,裁员的原因被员工透露为“落地项目少”、“基本都是PoC(概念验证)”。

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37%,净亏损达到5.45亿元。7年时间,寒武纪已经累计亏损近50亿元。持续未获得盈利,且收入还出现下滑,寒武纪在2023年下半年被迫再一次裁员。

据说,在2023年8月份的裁员,主要涉及的是寒武纪的智能驾驶芯片业务,其中软件部门裁员近一半,硬件部门仅保留少数员工善后。

去年四维图新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出现了双重负增长,虽网上没有曝出其裁员的信息,但统计的结果显示,2023年四维图新的研发人员数量较2022年减少了657名。

去年四维图新只有智驾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智芯业务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产品单价有所下降。智云业务、智舱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四维图新在有意缩减开支,削减成本,努力扭亏。

专注模拟芯片设计的艾为电子,2023年其研发人员数量也减少了170名,研发人员减少幅度达到21.93%。艾为电子尽管研发费用有所减少,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小。2023年艾为电子提交了不错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21.12%;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5101万元,同比增长195.55%。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4家半导体设计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是增长的,这说明在去年国产半导体设计公司大部分是没有出现减员情况,而且在逆境下坚持扩增研发团队。

据电子发烧友网的整理,2023年研发人员增长超30%的企业有12家,包括南芯科技、概伦电子、格科微、芯原股份、华大九天、安路科技、斯达半导、杰华特、复旦微电、卓胜微、英集芯、纳芯微,这些半导体设计公司都在大幅扩增研发团队。

其中最显著的是南芯科技,2023年南芯科技的研发人员数量较2022年增加了164名,同比增长76.64%。南芯科技在扩增研发人员研发大功率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通用高性能充电管理芯片、高性能DCDC芯片、面向工业应用的电源管理芯片以及高性能车载充电芯片。

2023年南芯科技新增了7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分别是锂电池监测技术、零电压开关的电荷泵控制技术、低电压自启动技术、次级控制全集成软开关Flyback技术、Smart High Side Driver技术、汽车级智能保险丝技术和汽车天线LDO技术。

AI芯片公司研发人均年薪超90万元,韦尔股份成研发花钱最多的设计公司

据电子发烧友网的统计,2023年研发人员人均年薪在50万元以上的有23家,30万元-50万元的有19家,30万元以下的有10家。

其中研发人员人均年薪在50万元以上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主要有上海贝岭、思特威、中颖电子、北京君正、晶丰明源、富瀚微、安路科技、恒玄科技、艾为电子、南芯科技、汇顶科技、博通集成、唯捷创芯、杰华特、晶晨股份、思瑞浦、纳芯微、普冉股份、乐鑫科技、翱捷科技、澜起科技、海光信息、寒武纪。

2023年研发人员人均年薪最高的是AI芯片公司寒武纪,其752名研发人员中,人均薪酬高达91.75万元。

其次是做处理器的海光信息,其2023年研发人员人均薪酬是85.44万元。闪存接口芯片的龙头企业澜起科技,研发人员人均年薪也超过80万元。

要提及的是,2023年翱捷科技、云天励飞、恒玄科技、澜起科技、格科微、思特威、安路科技等半导体设计公司的研发人均薪酬相较于2022年均出现下降的情况。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研发花钱最多的公司是韦尔股份,2023年韦尔股份研发投入高达29.27亿元,同比减少9.04%。

2023年,韦尔股份完成了对芯力特的收购并在天津扩大了车用模拟芯片研发团队,进一步扩充了模拟解决方案的产品版图,将对于模拟解决方案的市场从原先的消费及工业市场进一步拓展到了汽车市场。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超10亿元的芯片设计公司达11家,除了韦尔股份外,还有海光信息、四维图新、纳思达、紫光国微、汇顶科技、晶晨股份、复旦微电、寒武纪、翱捷科技、兆易创新。这些半导体设计公司都投入大额资金研发新品及新技术。

小结:

2023年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并没有出现研发人员裁员潮,仅有极小部分企业因为业绩亏损缩减研发团队,大部分国产半导体公司仍在逆境中大幅扩增研发团队,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在研发投入上,2023年英集芯、杰华特、南芯科技、恒烁股份和斯达半导的研发投入金额均增长超50%,它们在加速向工业、汽车领域应用的芯片研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