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情资讯>行业新闻

上半年国产模拟芯片强势复苏,厂商营收暴涨超100%

2025-9-9 9:16:00
  • 上半年国产模拟芯片强势复苏,厂商营收暴涨超100%

上半年国产模拟芯片强势复苏,厂商营收暴涨超100%

2025年上半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速写:复苏与进阶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以集成电路为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0.6%至1677.7亿个,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0.3%至6502.6亿元。作为半导体的重要分支,模拟集成电路同步呈现稳步回暖态势。WSTS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模拟芯片同比增长4%。从国内多家企业的财报与产业动向看,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与泛能源等需求共振,带动模拟赛道量价修复、结构优化。

此外,中芯国际在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从平台维度看,模拟芯片需求环比走强,手机快充与电源管理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图像传感器与射频平台收入均实现两位数环比增长。

典型企业观察

豪威集团(原韦尔股份)

业绩概况:上半年实现营收139.56亿元,同比增长15.42%;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同比增长48.34%。其中模拟解决方案业务营收7.67亿元,同比增长20.88%,占比约5.5%。

结构亮点:车用模拟芯片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46%,占模拟业务约16%。

业务进展:车规级PMIC、CAN/LIN收发器、高速SerDes等产品覆盖环视/周视/后视、DMS/OMS、流媒体后视镜等场景,已通过客户验证并逐步量产;与车载CIS业务协同明显。AI服务器电源模块布局改善盈利质量。

纳芯微

业绩概况:上半年营收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约-0.41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减亏。

产品线分布:信号链5.86亿元、电源管理5.19亿元、传感器4.13亿元。

动因与投入:汽车电子需求稳健、泛能源回暖拉动增长。研发费用3.61亿元,同比增长13.18%(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同比+51.43%),研发方向聚焦传感、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主线。

圣邦微电子

业绩概况:营收18.19亿元,同比增长15.37%;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2.42%。

结构亮点:信号链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28.57%;电源管理11.23亿元,同比增长8.16%。

能力与产能:拥有34大类、5900余款在售产品,研发费用5.08亿元,占比27.9%;研发人员1219人,占比72.56%。江阴设计测试项目竣工投产,已承接特种测试业务;与台积电及主要封测厂保持稳定合作,保障交付与品质。

南芯科技

业绩概况:上半年营收14.7亿元,同比增长17.60%;归母净利润1.23亿元,扣非净利润0.97亿元。二季度营收7.85亿元,同比+21.08%,环比+14.54%,单季再创新高。

研发投入:研发人员756人,较2024年末增长33.33%,占比68.35%;研发投入2.82亿元,同比增长54.62%。

技术进展:新增与累计专利分别为50项与165项;在压电微泵驱动、GaN驱动控制与集成、三电平变换、摄像头马达驱动、多相控制、多模式触控与低功耗唤醒、以及RISC‑V内核及工具链等方向取得突破,驱动高性能电源及电池管理方案落地。

希荻微

业绩概况:营收4.66亿元,同比增长102.73%;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亏61.98%。

业务结构:电源管理1.82亿元;AF/OIS马达驱动1.42亿元;端口保护与切换0.47亿元;传感器及其他0.96亿元。

市场推进:受消费电子回暖带动,高性能电源管理与智能视觉感知芯片放量;部分马达驱动芯片实现外协生产转化提升。2024年三季度新增的传感器产品线亦贡献增量。已通过ODM与渠道向雷鸟、亿镜、Meta等品牌出货;在机器人领域向卡诺普等客户供货,并推进运动相机、笔电、物联网、医疗、车载、安防与工业等新场景预研。

行业图景与趋势判断

国产替代与结构升级并行:在快充、电源管理、信号链、车规PMIC等细分领域,国内厂商的产品力和交付能力持续增强,叠加本土生态协同,进程加速。

汽车电子仍是核心增量: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域控制架构升级拉动电源与信号链需求上行,车规认证周期与可靠性门槛提升了龙头粘性。

泛能源与工业边际改善:储能、光伏逆变、BMS与工控更新带动电源管理与隔离/测量类信号链产品需求修复。

消费电子温和修复:AI端侧与影像升级驱动AF/OIS、电源管理、接口保护等器件回补库存并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

研发投入与产能保障并重:头部公司普遍加大研发与测试能力建设,通过工艺平台多元化与供应链稳定性来对冲周期波动。

竞争格局与展望

市场集中度与外资占比:Frost & Sullivan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CR10为38.1%,其中国际厂商占比33%;汽车模拟芯片CR10为86.1%,其中国际厂商占比84.3%。短期内外资仍占主导,车规领域壁垒更高。

国产厂商机会:在快充、电源管理、数模混合、车规PMIC、信号链高端产品等方向具备持续突破空间。随着产品迭代、客户验证与规模化量产推进,国产占比有望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波动、汇率与关税、先进制程与特色工艺产能错配、车规资质周期长、行业价格竞争与库存波动等,均可能带来阶段性扰动。

小结

2025年上半年,国内模拟芯片赛道呈现“量稳价优、结构向上”的特征:车规与高端电源管理成为增长引擎,消费与泛能源回暖提供弹性;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研发、拓展应用场景与完善产测能力,持续缩短与国际对手的差距。展望下半年到中期,若宏观环境与需求延续平稳,国产替代与产业链协同将进一步释放生产率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