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2009-3-2 11:39:00
  •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全国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日前告破,从一些媒体报道的马加爵的生活经历、学校表现等情况,有人分析,心理方面的因素可能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全世界至少有五亿人存在各种各类精神障碍,其所造成的负担在疾病负担排位中居前列,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全国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日前告破,从一些媒体报道的马加爵的生活经历、学校表现等情况,有人分析,心理方面的因素可能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全世界至少有五亿人存在各种各类精神障碍,其所造成的负担在疾病负担排位中居前列,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目前,一些人对精神障碍存在偏见,或不予重视,或讳疾忌医;同时对精神障碍患者怀有歧视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鄙视、排斥等,导致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和诊治率方面均偏低,不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  为此,精神病学专家呼吁:要提高精神疾病的知晓率、诊治率,首先需要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予以重视,要消除偏见,正视精神疾病,勇于关爱精神疾病患者。 积极应对精神障碍    通常所说的精神障碍是由生物、遗传、心理、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包括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等)、大脑损害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性精神障碍、中毒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以及人格障碍等。  在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时,你需要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对象可以是心理医生,也可以是亲朋好友----进行适当的宣泄,并获得一定的理解和安慰。要说明的是,心理医生并不是很神秘的,与心理医生的聊天也未必是很愉快的,因为他要帮助求援者直面内心的问题,这个过程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只有勇敢地直面,你才能获得改变现状的勇气。  而精神疾病患者则一定要及时到精神医院或心理卫生咨询门诊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患者要根据自己疾病的特点,按照医生的指导来用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青少年要避开这些心理障碍  适应性反应 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成绩的波动、交往范围的变化等,使青少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例如,从中学进入大学,环境变了,从家庭生活转为集体生活,学习要靠自己,生活要自理,社交范围扩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就可能出现种种苦恼、烦躁、彷徨、失望等反应。  抑郁、焦虑 这是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青少年主要因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受挫而产生抑郁、焦虑。如自尊心受损、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紧张等。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内心痛苦等。  恐惧 即在不应害怕时却时刻处于莫名其妙的胆怯中,主要因为学习长期紧张,竞争激烈,表现为心跳加速、脸红或苍白、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衰退、情绪起伏多变等。  自卑 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过低评价,其实质是自我贬低,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缩手缩脚、胆小怕事、性情孤独,对前途茫然而失望。  猜疑 对客观事物无根据地怀疑,表现为敏感、多心,易把周围的一切与自己相联系,过多地做悲观的预测,常为小事而耿耿于怀。  人际敏感 与人相处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表现为多疑多虑,坚信人心难测而孤僻封闭。  单相思 自己在心里树立起爱恋的对象,产生过分激动的情绪,表现为念念不忘、神魂颠倒、精神萎靡、不能自持。  自杀 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后果,多因学习、名誉、恋爱、理想等受挫,为了求得解脱,回避现实,或为了抗争而以死相对。自杀者多有情绪不稳、自卑、敏感、执拗、脆弱的性格特点,是一种反社会的极端行为,是怯懦胆小者的生活选择,因此,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哪些人需要求助心理咨询  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者;工作压力大,无力承受但又不能自行调节者;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者经受挫折之后,精神一蹶不振者;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者;在社会交往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如怯懦、自我封闭等);在经历了失恋、离婚、丧偶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者;婚姻及家庭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指导改善者;下岗、退休后,心情苦闷、难以自我调整者;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对此产生心理压力者;时常厌食或暴食者;睡眠状态发生改变的初始期失眠者;轻度性心理障碍者。  护理精神病人的心理误区  精神病人会给家庭的其他会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精神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所以家属对病人易产生不良的态度和行为,常见的心理误区有:  否认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忌讳心理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冶”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迁延难愈。  求治心理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厌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统,持久的治疗,就可转为慢性,有的患者还会反复发作。在这种情配下,有的家属开始对病人产生厌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疗,不督促他们长期;按时按量服药。  迁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事和工作,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予照顾,百般迁就患者。  家属的这些心态和行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家庭能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关心,就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并降低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自我消除负性情绪    心理减负守则  要学会释放压力 不少人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他们中有些人喜欢在压力中生活,在压力中迎接挑战,以从中获得一种惬意的满足。但一个人不是每次都有好运气,况且压力太重也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便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学会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的立足点也不一样。虽说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各自的性格,但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要学会知足常乐 人不可缺乏进取心和奋斗精神,但一味地追名逐利反而会得不偿失。千万不要对自己太苛求,不要活得太累。  要学会适度宣泄 真正的健康是一个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寻找解脱的良策,或通过运动、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适度的宣泄有益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性格   1、现实态度: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你来说是否愉快。   2、独立性: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适当听从合理建议,并且乐于承担你的决定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   3、爱别人的能力:能够从爱自己的配偶、孩子、亲戚、朋友中得到乐趣。   4、适当地依靠他人:不但可以爱他人,也乐于接受爱。   5、发怒要能自控:有时生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够把握尺度,不致失去理智。   6、有长远打算: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即使眼前利益有很迷人的吸引力。   7、关于休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并且善于享受闲暇和休息。   8、对调换工作持慎重态度:不见异思迁,即使需要调换工作,也会非常谨慎。   9、对孩子钟爱和宽容:喜爱孩子,并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特殊要求。   10、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宽容和谅解不单是对性别不同的人,还应该包括种族、国籍以及文化背景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11、不断学习和培养情趣:不断地增长学识和广泛地培养情趣是健康个性的特点。  小常识:如何判断精神障碍    哪些人易患精神病  偏执性格 性格固执倔强,做事喜欢“一头碰倒南墙”,敏感多疑,常跟别人发生摩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这种性格多见于男性青年,容易患偏执性精神病。  循环性格 其特点即俗话说的“狗一阵、猫一阵”。有时,情绪非常高涨,对人特别热情;有进度兴趣和热情均烟消云散,只有冷漠,乏味和孤独。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常常交替出现,故称为“循环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患感情性精神病。  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怪癖,平时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爱交际,工作中被动,生活上懒散,思维片面离奇,遇事好钻牛角尖。这种性格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  癔病性格 感情易波动,时而悻悻,时而怏怏,“恰似孩子面,一日常数变”说话没深没浅,想到哪说到哪;做事马马虎虎,装腔作势,时学幻想,有时竟会把幻想当作现实,做出一些戏剧性浍,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遇到精神创伤,极易患癔病。  神经衰弱性格 具有孤僻,胆小,多疑,遇事犹豫,好思考,拘谨,兴趣贫乏等性格特点。这类性格男性多,并以脑力劳动者为多,这类性格的人容易患强迫症。   抑郁症的报警信号  1、生活缺乏愉悦感,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能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比三看辨异常  一是纵比:把他的现在与过去比。若现在一反常态、与过去判若两人,则提示他现在的心理活动可能不正常了。  二是横比:把他本人与他人比。即他的言行举止若明显异于众人,而且离奇古怪,则提示其心理可能不正常。  三是社会比:就是用当时当地的习俗和规范进行衡量。装束服饰大众化、言行举止的规范化是心理正常的表现之一。  一看其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异常的心理活动往往对客观现实进行歪曲。如某人常诉说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常听到有人在窗外议论他,而调查却毫无根据。  二看其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毫无动机和目的的行为表现往往意味着心理异常。如毫无缘故地把人打死,则可能是因意识障碍或受幻觉、妄想等病态的支配。  三看其整个精神活动是否协调统一:如正常人听到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时,内心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同时也会流露出来。而本来值得高兴的事,其内心却感到痛苦而悲伤、哭泣,或常常毫无原因地独自发笑,整个心理活动彼此分裂,则是不正常的表现。  精神病的早期信号   1、情绪改变 这是许多精神病人早期的常见症状,有的变得沉默寡言,有的变得情绪异常激动,爱管闲事,自命不凡;有的情绪异常低落,长嘘短叹,甚至悲观厌世;有的紧张焦虑、惶惶不可终日,似有大祸临头之感。  2、性格改变 以多疑常见。如原来比较开朗的人变得敏感多疑,对亲友的言行特别注意,认为是针对自己的,甚至觉得报刊、电影、电视的内容也与自已有关。  3、行为改变 冲动伤人或怪异行为等明显的变化常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动作但动作迟缓、不顾子女、不理家务、生活懒散、行为放荡、动作重复刻板、收集杂物并视之为宝等细微变化则易被忽视。  4、记忆力减退 经常丢三拉四,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常出差错,甚至外出迷路不知回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