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4月内建3子集团 科研院所改制加速资产证券化

2017-11-22 9:17:00

国资委央企名录排名第10、中国唯一覆盖电子信息全领域的大型科技集团、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正在加速推进科研院所改制,推进国企改革。

  11月10日,四创电子(65.550,-0.53,-0.80%)(600990)发布公告称,中国电科计划新设注册组建子集团,子集团命名为中电博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博微”),由中国电科全资控股并作为二级成员单位管理,暂定组册资本为10亿元;中国电科旗下的第8、16、38、43研究所划转到中电博微,中电博微的任务是对这些研究所,“统筹推进资产重组”、推进改革,四创电子的国有股股权也由第38研究所划转到中电博微,并作为资本运作的上市平台。

  短短半年以来,中国电科已经连续作出了多个类似的改革动作。根据其2017年工作会部署中的目标,要“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要让“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5%”。

  急剧的变化刺激了股票价格。11月10日当天,四创电子的成交量突然放大到此前平均水平的3倍,股价跳空上涨3%,并在后面两天继续强势拉升3.82%,6.82%。

  “军事院所改制,股票市场预期改革加速是符合逻辑的。但问题是,原来本是行政化负责的东西现在把他们推向市场,未来,人才能不能继续留在企业?高精尖的技术、成果能不能在我们国家得到转化,并保守秘密。这些在国外是有细致的安排和规范的,我们现在的改革需要机制性的意见和系统性的布置。”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仍有大量资产可实现证券化

  在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的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是一张空警-500的腾空照片。

  空警-50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预警机,在运-9飞机的平台上,搭载了圆盘状的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

  根据38所的官方网站,38所聚焦国防安全与公共安全,确立了“预警探测、对地观测、信息对抗、测控通信、浮空平台、公共安全、集成电路”七大发展领域。

  作为38所的下属公司,虽然四创电子被称为“中国雷达第一股”,但其看上去更像是38所旗下的一个零部件厂。根据四创电子2016年年报,其雷达及雷达配套收入为7.65亿元,这主要是其向民用市场销售的空管雷达、气象雷达等;其电源产品收入为4.22亿元,根据研究报告,“公司电源产品为向38所相控阵雷达配套”。

  而许多优质资产仍在38所内,并没有转化到上市公司四创电子层面。比如,除了军用雷达的整装,38所还有太赫兹相关的业务推动利润超高速增长。据报道,深圳宝安机场已经采购并开始应用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

  大研究所,小公司,从企业人数方面也能找到佐证。38所员工总数超过8000人,而上市公司四创电子员工人数为2000人左右。

  在十大军工集团当中,中国电科的资产证券化工作相对落后,或许这对集团也形成了压力。对比来看,目前,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的资产证券化率都达到60%左右,而低于30%的只有兵器工业、中国电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23.670,-0.16,-0.67%)几家。

  因此,在中国电科2017年工作会部署中,确立了要让“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5%”的目标。

  在中国电科体系中,第14研究所名号更响亮。

  据其官方网站,位于南京的这家研究所,现有员工85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两位院士都是雷达专家。14所曾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峡工程”、“奥运安保”、“国庆阅兵”承担关键任务。

  据报道,14所的雷达系统装备已经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14所被称之为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三军之眼”、“国之重器”。在空警-2000预警机上安装的椭圆形相控阵雷达,是世界上看的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被美国智库评论为“比美国E-3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无论14所还是38所,都是中国电科的局部缩影。整体来看,中国电科官网公布的旗下研究所共有28家。

  根据中国电科官网,其现有二级单位66家,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区,在职职工15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2016年其主营业务收入1813亿元,利润总额181.6亿元,如果按照20倍市盈率简单估算,其市值超过3600亿元。

  而中国电科旗下的上市公司(扣除海康威视(41.550,1.75,4.40%),其情况相对特殊),包括四创电子、国睿科技(23.990,-0.92,-3.69%)、杰赛科技(18.340,-0.43,-2.29%)、太极股份(27.240,-0.07,-0.26%)、华东电脑(22.300,0.34,1.55%)、凤凰光学(18.450,-0.25,-1.34%)、卫士通(24.130,0.24,1.00%)在内,总的市值仅为800亿元左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科还有大量资产可以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

  加速变革

  此前,中国电科的改革始终在推进,但步伐相对缓慢。2013年,14所将旗下的南京恩瑞特等3家公司股权注入上市公司高淳陶瓷,重组后更名为国睿科技(600562)。

  但进入2017年,中国电科的资产注入和改革,呈现出加速态势。

  在2017年工作会部署中,中国电科提到,计划“新建若干家子集团和专业公司”,再次强调推进核心业务资产专业化重组和市场化运作。

  2017年7月31日,中国电科同意设立中电通信子集团(以下简称“中电通信”)。具体为,以原通信事业部为基础,由中国电科作为直接出资主体新设注册组建中电通信,暂定注册资本30亿元。中国电科同意将7所下属的控股上市公司杰赛科技相应国有股份无偿划转至中电通信持有。

  8月31日,据中国电科消息,另一个子集团的筹备工作组成立,名称为电能源子集团,中国电科将把18所和力神股份注入该子集团。

  11月10日,另一个子集团中电博微成立。

  企业的变化与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密不可分。

  2016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变更新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根据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改革的原则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包括总装备部在内的四总部,都变更了名称,并突出隶属中央军委。

  而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5年6月,中央第四巡视组向中国电科集团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指出:有的研究所承揽和实施科研项目存在行贿受贿潜规则,下属单位擅自违规决策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利用资本运作套取国有股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渎职贪污问题屡有发生。

  经历2年的变化和讨论,“十九大之后,改革加速的信号明显,这也是大势所趋。”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实际上,按照万喆的说法,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改制在90年代末就尝试过。

  海康威视恰是那时候变革的产物。2000年初经济改革浪潮中,许多事业单位尝试设立自己所属的赢利性机构。2001年11月,中国电科52所的高级工程师陈宗年等就与外部投资者龚虹嘉设立海康威视,而今海康威视市值已经达到3600亿元。

  但2015年2月,根据江苏省公安厅发布的特急通知,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经被境外IP控制。

  “现在改革,要把这个群体推向社会、私人单位。一方面,这或许会导致优秀人才跳槽流失,技术跟随人才一起被外资买去了;另一方面,或许也会导致泄密等事件。”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7年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健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税收、人员处置等配套政策还没有落地,各单位还没有开始操作,预计政策完备后,军工事业单位可以在两年内完成改革。

  2017年7月,根据国防科工局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军工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实施意见》,2018年首批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要完成转制,2020年其他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基本完成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科研生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