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做个才人真绝代

2015-9-28 9:31:00
  • 父亲李璟给他取名煜,字重光,应是寄托了中兴南唐的愿望,但他却以太子之尊,自号"居士"、"隐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身份、责任与其理想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表现得更为纠结。他应该承担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家国重任,但他理想的却是与世无争和风花雪月。

李煜,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他是南唐中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史称李后主。李后主与陈后主、隋炀帝三足鼎立,并列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亡国之君。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被立太子的可能性很小,更不要说最后成为执政治国的一国之君了(有些太子被立后,因各种原因被废)。

此外,在复杂险恶的宫延权势斗争中,李煜儒弱多病,并且天性喜文厌武,他的人生志向,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满腹经纶的高人隐士。但随着太子弘翼的病逝,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李煜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这就意味着他将承担起李家天下的责任,纵然身与愿违,但他也别无选择。

李煜二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中宗李璟去世,太子李煜登基,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而此时,南唐小朝廷已处天风雨飘摇之中,李煜文弱的双肩能否挑得起这副江山社稷的重担?朝野上下都在试目以待。

事实很快证明,他根本就挑不动这负重担,但还是硬撑着挑了十五年。最后,有人帮他卸下了这副担子,并且替他扛到自己肩膀上,人家还扛得很轻松,这个人是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李煜的担子是没有了,身上也轻松了,但代价是搭上了一条命!可见,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更不能承受之轻。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子皇帝。他风流倜傥,能词擅画。继位之前的李煜,过着无忧无虑、诗酒风流的王子生活,一心向往做一名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他早期的词作中就体现他的这种生活理想,下面这首《渔父词》便是代表之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

一叶扁舟,一枝钓竿,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让人想起梁朝太子萧统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人生理想与境界。对于普通人,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人生选择,但对于一国之主来说,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灾难了!

父亲李璟给他取名煜,字重光,应是寄托了中兴南唐的愿望,但他却以太子之尊,自号“居士”、“隐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身份、责任与其理想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表现得更为纠结。他应该承担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家国重任,但他理想的却是与世无争和风花雪月。

李后主早期的词作中,有不少象《渔父词》这样表现自己闲情逸致的作品。除此之外,他早期作品中,还有相当篇幅描写是宫廷奢侈的声色生活,这部分作品历来被认为是内容空虚、思想颓废,因而常受后人的诟病,但我们仔细读一下这些词,发现并不全是这样。

后主的词虽有富贵气,但并没有庸俗气,他的富贵是表现在如晏殊所言的富贵“气象”上,他是一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富贵,是一种有品味的文人审美情趣的表现。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玉楼春》一词中读出一二: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一首词写宫中的一次宴乐情景。

无数装扮美丽的宫中女子,在宫殿里排成长长的队列。她们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唱歌。萧声悠扬、舞姿轻盈,优美的歌声回荡在云水之间,不知不觉间已到深夜。

这首词描写了后主自己在宫中的真实生活,一派繁华热闹的场面。但即或是在这种奢侈的生活中,后主仍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亡国之君的品格,这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曲终人散的时候已到深夜。

此时,明月皎洁,繁星在天,年轻的君王诗意正浓。他嘱咐宫人,不要用红色的宫灯照路,他要在清澈如水的月色中,伴着马蹄声归去。同其他君主一样,后主也经常与宫娥、妃缤彻夜狂欢,不过后主与她们的狂欢笼罩着一种和谐、民主氛围,包含着浪漫与雅趣,绝非一般亡国之君的荒淫堕落。后主不具备政治家的相应才能,却有着一般帝王的通病——奢侈;但不同的是,相对于感官上的享受,后主似乎更看重精神上的共鸣,他对宫内宫娥、嫔妃的欣赏,也多出自于此。

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对此两句尤为叹赏。他说:“‘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此语可以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唐先生此评是知音之言,闻弦歌而知雅意。后主这首词,以艳开场,以清做结,表现了他唯美的人生情趣。

作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生是个性情中人。他非常重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一往而情深。北宋开宝四年,李璟的第七子,后主的弟弟郑王从善被派遣前往汴京奉献贡物,宋太祖赵匡胤强行任命从善担任宋朝官职,不准回归金陵。从善从前也曾对太子之位有过觊觎,但后主并不以为然,对七弟仍然手足情深。为此,后主多次上书赵匡胤,愿意多纳金银,请求让从善回国,但都没有被批准。

后主因此悲伤不已,他常常在闲暇时登高北望,泪下沾襟。宫中的四时游赏宴会,也都因此被取消了。在一个早春的日子里,后主又一次登高远望,写下了思念七弟的《清平乐》一词: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眼前落梅如雪,满地零乱,山高水长,年年失望年年望,就是望不见亲人归来的身影,这怎不叫人愁肠百结,伤心寸断?他久久地伫立着,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惆怅,可是落花却并不解人情,“拂了一身还满”,更添了内心的烦闷。“雁来音信无凭”,因离别而生相思,因相思而盼来信。春天的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词人的心头顿生一线希望,或许大雁会带来亲人的音信。可大雁无情地飞去了,没有捎来亲人的片言只字。

最后两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两句词的意境源自楚辞“芳草兮已绿,王孙兮归来”之意。汉乐府诗也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行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这无边无际的春草,而离愁好像也跟着这样生生不息的春草一样在蔓延,无法排遣。

后主的这首词,用清新流丽的语言道出了内心深处对兄弟的眷眷深情。

做为一位贾宝玉似的人物,后主对他心爱的女人更是用情至深,但后主不象贾宝玉,他一生多情而不滥情,他最心爱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大周后;另一个是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一对姐妹花!但从诗词里表现的情感来看,后主最爱的女人还是大周后。

后主现在传世的词中,有相当多的篇章是写给大周后的。

大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936年,比后主大一岁。后周显德元年,李煜十八岁,纳娥皇为妃。后主是才子,大周后就是佳人,两人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

大周后不只是容貌美丽,还才气过人,称得上是色艺双绝,传说唐代失传的《霓裳纪羽衣曲》就是她修复的。大周后还精通多种乐器,尤其擅长弹琵琶。每当后主写成一首新词,大周后就会用琵琶弹奏出来,极得后主赞美,夫写妻弹,这也成为后主作词的原动力。

后主词中的大周后,是个活泼天真的少妇::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后主居然都毫不掩饰地写了出来,表现了自己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的闺房之乐。其中,那位“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少妇,又是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从词中透出来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及儿女情态来看,这应该是后主与大周后新婚不久所写,也可以看出青年时代后主的敏感多情、率真自然。但正是这些品格,使他离一个诗人越来越近,而离一个政治家的越来越远。

天下总没有不散的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要降临到人们身边,这就是死亡!任何都无法逃脱这殊途同归的命运,生离死别对相爱的人是最痛彻心扉的打击,人人都会有这一天,只是这一天,对后主来说来,来得太早了。

后主二十八岁那年,他心爱的大周后生病了,病得还很严重。后主让朝中最好的太医进行治疗,自己则每天无微不至地亲自照料。在每次给大周后喂药时,后主都要亲自尝一口,才送进大周后之口。这样,后主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了大周后数月,好象服侍父母的孝顺儿子。但是,还是没有留住大周后的命,她终于像一朵鲜花被秋风吹去了。